亲爱的女同学(散文版) (第2/3页)
不要学了,这叫命运不济,祸不单行。有一次,我正在读书,我忘了整个世界。她来到我面前,把我的书抢了过去,问我今天是什么日子?我说是读书的日子时间,不要胡闹。她说我是不孝子孙,今天是你祖父的六七。我哑然,后说,你不要哄我?她说没有必要拿你祖父开什么玩笑。我想了一下,内心充满了感激,上前抓住她洁白的玉手,说:“太感谢你了!谢谢你的提醒!”。她问我想干什么?低吼了一声。我吓得调头就跑。我回到家里,已经有很多人来了。父亲说上课可以不回来,读书要紧。我告诉父亲,我自己忘记了,我的女同学告诉我的。我父亲说多好的女同学啊!后来,我对刘群有了好感,那种情感是说不清的道不明的,只是在心底里搁着。有时作业做好后看她一眼,并且给她一点提示,她总是默默地听着,听后快速地写起来。高一结束后,学校组织了文理科分班考试,我和刘群都考得好成绩。当时,刘群说我真是的有种,她不再陪我了。我问她去哪里?她说她上文科。我说我也可以读文科。她叫我问问班主任再说。我去问班主任我上文科可以?班主任说跟他上理科,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高二秋学期期中考试后,刘群问我成绩如何?我如实回答。她说我考得不错。我后来知道,她考了全年级文科第一,而我仅仅考了第七名,还沾沾自喜呢。我这人怎么就是如此的下贱呢?!在高中的同学中,刘群是最有城府的。想来现在她肯定活得很好吧!
6、李婷
我一进入高二年级教室,就有了理工科学生的气质。什么也不多说,有以一种深城深沉思考的习惯。这种沉思特别令女同学喜欢,她们说这是深沉。其实,我的学习从大叫大喊转入到自发的不知不觉间段,无论走路吃饭,我都在思考那些困扰人的难题。
李婷是我班级的班花,就是我班级里最漂亮的女生。李婷是我们的化学课代表。她在走路时被我不小心碰了一下,我真的不知不觉地走了。她立即大笑起来。我当时莫名其妙地说了她一句神经质。她瞬间转笑为骂,场面非常刺激人的感官。我站在那边被她骂,实际上我是站在那里看着她骂。许多男生在为她打抱不平。李婷还在骂我。我什么都不说。许多男生说我貌视老实,背地里专门耍流氓行为。李婷还在骂我。我什么都不说,致使许多人以为我理屈词穷,知道错误,只是人的自尊,碍于情面,不便当众认错。于是,人群中有人两肋插刀为我开脱责任,说人都得有点自尊和颜面,也不要赶尽杀绝欺人太甚,再说,我们有没有看见什么,叫什么正经。一时间闹哄哄的。一会儿,人群冷静了下来,学校治安主任带两个治安队员来到我们面前,一个人抓住我的一只胳膊,把我往外拖。当时,李婷拦到我面前说:“对不起!我错了。”我说:“没什么,继续吧!”“我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有什么不平,继续吧!我不在乎!”治安主任非常气愤,把我们两个人都带走了,带到他的办公室,讲了许多大的道理,包括做人的道理。后来,治安主任问我们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李婷说她没有考好,有点气愤,发发火。治安主任就狠狠地把我们训斥一番,骂了个狗血喷头,放我们走路。后来,李婷说没有给我们个处分,说明学校治安处的老师还是不浑的。但是这也是空前绝后的一次。李婷总觉得欠了我什么,以后对我特别好,在许多时候,她会主动出来保护我,使我在高二学习上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也少了和其他女生心灵邂逅的良机。现在想来,李婷仅仅个泼辣的女孩。这世道,人还是泼辣些的好!
7、杨梅
我的高三期间,是个平稳的过渡时期,我开始认真学习,不仅是课内的,还订了许多于与学习相关的报刊,并且阅读了许多课外书籍,不时地向同学们讲我的读书收获和感受。杨梅同学就是这样被我吸引过来的。现在想来比较好笑。那时,同学们都认为我博学多才,就是老师也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其实,那是老师对我读书的鼓励。我在一本书中看到:博学多才的人适宜写小说。于是,我这个在当时不知道文学是什么事物的人,竟然也写起了小说,而且一写就不可收拾。每天都要写上几句或者几页。人是瘦了一点,思想却没有深刻。只是对学习更执著了,成绩在班级里还是数一数二的,我也有点踌躇满志了。当时,学校阅览室天天开放,我每天下午第二节课下,课后的活动课,我就在那里读书看报。当时,杨梅也经常去看书,就是成绩不够理想。有一次,她坐在我的身旁,惊诧地看我写笔记。我说知识在于积累,好记性不及烂笔头,天天记一点,就可以纪录很多东西。后来,杨梅同学买了一个很大的笔记本,是硬面抄,纪录了记录了许多有趣的东西。有时候,我们还在晚自习后到教学楼后面的水杉林里谈心得。别的同学都说我们谈恋爱了。老师也找过我们,我们还在老师的手电筒的圆光下站着聊天,继续谈我们的理想和希望。老师后来也和我们谈读书谈前途,谈思想谈品德。后来,每个晚上,我们都到老师的宿舍去谈学习,边喝水边讨论学习问题,有时候也喝麦乳精一类的冲剂。高三阶段,我们在学习上有了质的突破。遗憾的是我在上大学前,我还送杨梅一本漂亮的硬面抄。后来,她又还给了我,叫我替她代记录,我才知道她也考进了我的大学。在师范大学时候,她也在,只不过她对文学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了,对我也不是太放在心上的,兴趣都到电脑上了。她对我还真好。我有《第九页磁盘》佐证。我在写作的台灯下,怀念较多的是杨梅。毕业后吃袋装杨梅,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同学杨梅。
8、张兴兰
上了大学,杨梅依旧是我的同学,但是对我不象高中时候那么好了,也不容易亲近了。在开**谊晚会上,她就没有给我面子,还说:“我早就看透你了,没有什么好认识的。”摆出一副和我彻底分道扬镳的架势。好在张兴兰同学邀请我跳舞,否则,我一定会大闹一场,败坏同学们的雅兴的。我当时说不会跳舞。她说她会教会我的。学校的舞厅是体育馆合用的。白天依然上体育课,所以特别大。有时候,我们跳舞累了就到外面的草坪上坐着谈心。我说跳舞浪费了许多。她说这是交际。张兴兰是当时我们班级的班花,人称圆圆。她的全身各处都是圆的。如果仅仅是生理上的圆,还不足使她有圆圆的殊荣,更重要的是她为人处事非常圆滑,圆滑得无与伦比,可以说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当时,我们许多同学都向往合和她建立那种特殊的情感关系,都有水稻田里捉泥鳅的感觉,谁也没有抓住她思维的丝头。后来,她进入了研究生院。我们的故事自然而然成了地下河里的盲鱼,找不到发展的出路了。大学毕业前期,她给了我一份专利证书复印件,说好同学留个纪念。我告诉她,我的作品《舞厅》快横空出世了。她笑着说我应该不吝啬寄给她拜读。现在想来,找个有专利的女人,也能证明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将来教育小孩子不用找教材。
9、杨琪
大学二年级我开学去得特别早,就参加了欢迎新同学的行列,迎来了母校的同学杨琪。在迎新晚会上,杨琪说她读中学时代,我就是她心中的白马王子,然后唱了一首《康定情歌》献给心中的白马王子,同时也勾引起我们无限追忆。当时,场上非常安静,杨梅走到我的身边说:“她在巴结你。”我说你嫉妒了。她说我不听她的话会吃苦头的。我就冲着杨琪的白马王子,对她可好了,主要是关心和帮助。我和杨琪每天晚上都一块儿上自习,看电影,进舞厅,玩公园,逛商场。真是愉快的大学生活有又一年啊!但是在大学三年级,我们还是悲痛地分手了。当时的场面,我俩泪水滂沱。事情后来想起:我真是无能无奈地哭。她也许有点苦水,但是还是高兴的多,因为她不久就和别人亲密如昔日的我了。难怪我的室友说:“容易受伤的是女人,真正受伤的是男人。”并且告诫我千万不要相信女人。难道我就会做容易受伤的男人?我从内心就不愿意伤害任何女人。我在痛苦中煎熬,总是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有点苦涩的滋味吧?
10、周荣萍
在大学三年级开始,我和杨琪同学的分手,对我的打击实在太大了。我时常坐在教室里发呆出神。可能怪令人可怜的!因此我班级所有的女同学都对我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关心。我的室友们也经常坐在杨琪从前的桌位上陪我学习。有时候,他们也邀请我去看电影。他们对我的关心,是以后工作中无人能及的。后来,我的班级同学周荣萍来关心我了。她平常从不和人说话,也难得见他有雅兴回答别人的问题。但是她对我的关心,只不过是每次见面说不到一分钟的话。
元旦快到了,她和我谈了二分钟,主要意图我想是要求我更跟她出去卖明信片,说得确切些是明星片,因为上面有明星的靓照。我竟然鬼使神差地跟她真的卖了起来。虽然开始我说和她一起玩玩的,不要报酬,作为休闲活动,但是她还是说四六分成,事后硬给我几百元钱,她还说不上我的当:让她欠我的人情。我想这个女人豪爽。后来,我到团委工作,有一次送报纸,广告报,是周琳频谱仪的介绍,我没有给她留着一些。她知道后就生我的气。生意还是做的,但是不如以前好分成了。在大学毕业赠言栏里,她毅然写上:“朋友如何?金钱可鉴。!”我回赠她的话缺乏底气:“你永远是正确的。”现在经济拮据了,我还是时时想起能赚钱的周荣萍同学。
11、陈圩
陈圩是我们班长。这个女生黑并且瘦,从来不穿裙子是为了保护她细脚伶仃的圆规,不让同学看到作为笑柄,说到底还是维护自身形象。我和她相识是她劝说并且介绍我入党。始初,我这个人什么都不信,唯一的信念就是人应该把工作干好。内心那种追求百分之百的完美的冲动,不知道被多少人嘲笑过,打击报复过,到目前至,本色未变,简直不可救药。陈圩认为有把工作干好的想法的人,就要入党。入党是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前提。她举了许多例子,就是那些入党的同志工作得非常优秀。现在向来想来真是天真得可爱。只有工作勤恳效率卓越的人才能入党,有人情势力的除外。她是因果倒置了。陈圩的可贵之处是对党的忠诚不二。我很喜欢她的个性,是她对党的信念的坚定。人活着应该有个信念。于是,我成了她介绍的预备党员。最后一年也没有转正的机会了,待回家转正吧!在大学毕业前夕,她坚决回绝了外资企业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报答养育她的故乡土地,被分配到一所效益极差的工厂做工人。1998年夏天下岗了,她在家带着女儿,“相伴度年华”。现在,她应该后悔了?但是她也说不定。我有时想起陈圩,总觉得找个理想化的女人也好,生活即使清贫,也会少些抱怨的。
12、张红玉
师范毕业生做教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教师的工资很高,虽然看不见,但是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