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汉冠 > 第一卷 第16章 风雨如晦,刘县君只身入敌营

第一卷 第16章 风雨如晦,刘县君只身入敌营

    第一卷 第16章 风雨如晦,刘县君只身入敌营 (第3/3页)

去,这天下依然没有太平的迹象。

    城中百姓所住的大都是简易的窝棚,遮遮秋雨还可以,等再过几个月冬天来了,寒风暴雪下,这广宗城内不知要冻毙多少。不过皇甫嵩马上就要到了,广宗城已经坚持不到冬日,只是不知张梁等人是愿意引颈死在汉军刀俎下,还是冻毙在冬日寒风中。

    广宗城内,并无军务只是徒耗粮秣的妇孺老弱们破衣烂衫,两眼无神,如行尸走肉般在街头徘徊。在刘正看来,他们活着便已经是一件奢侈之事。

    而青壮的士兵们也同样苦不堪言,个个瘦骨嶙峋,与张梁一般无二。刘正知道,眼下已经没有任何攻城的必要,仅需等一场北风来,汉军便能大获全胜。

    因为刘正穿汉家官服,戴的铜印黑绶,一路之上几乎所有人都对刘正怒目而视。在刘正不远的前方有位几乎只剩一把骨头的老人一手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一手正抱着一包东西踉跄走着,那东西沉重,似乎是粮食之类的。

    老人佝偻着身子,低头看着路,但依旧站立不稳,一不小心不知踩到了什么,在泥地上摔倒了,溅了刘正一身泥。

    刘正连忙上前扶起他,关切询问是否无事。老人先看了眼孙子无事,又看了自己怀中粮食也无事,才在刘正搀扶下缓缓站起,对着刘正连声道谢。

    正当老人站起之时,却又猛然退后几步,再度跌落在了泥地之上,伸出手来指着刘正腰间的黑色绶带颤抖着嘴唇说不出话来。在看见刘正身边站着张梁后,才平缓了下来,自顾自地爬了起来对张梁行礼。

    刘正愕然摇头,明白自己在广宗城里真的不受待见。但见到老者身边那男孩在深秋里只披着一张破布,连下身都遮不住,冻得一张小脸绀紫。

    刘正心中不忍,先是解了蓑衣,脱下自己深衣,想给那孩子披上。但发现自己深衣太长,那孩子穿不下,而且刘正是作为使节来的广宗,不穿昭示身份的深衣也太不像话,便又脱下内里的一件皮质短袍想要递给那老者。

    “老者,且给孩子披上吧。”刘正道。

    那老人却不敢接,只是看着张梁。但见张梁点头示意让他接下,才将袍子接住,裹在腋下,领着孙子慌张走了。

    张梁看着匆忙的老人,又看着刘正。只觉得这位家世两千石的少君与其他人不同。不过据他听闻刘正的父亲甘陵相刘虞是有大德之人,想来刘正也善体下情,心系百姓之人。

    “张将军可是真心请降的?”刘正突然问张梁道。他已经看了一路广宗城内的情形,知晓了黄巾对汉军的敌意,他们是不会投降的。

    可这城中大多只是普通百姓,如果皇甫嵩大军到来,广宗必然守不住,而若是继续负隅顽抗,等在广宗黄巾面前的只是一场屠杀。

    他已经来到这大汉十七年。虽然出生在钟鸣鼎食之家,但也见过无数黔首百姓,不过那是囿于时代生产力的穷苦与后世也不可抵抗的天灾,并非人祸。而他也一直致力于改善身边贫苦人的境遇。

    说到底,作为一个现代人,刘正可能是这个时代道德水准最高的人之一,他相信天下终会大同,因为他亲身见过,他无法对那种即将到来的屠杀视而不见。

    “刘县君为何如此问?”张梁微微皱眉,揣测刘正意图。

    “广宗守不住了,张将军还是投降吧。“自进到广宗,刘正不知已经叹了多少口气,”这些百姓是因为活不下去才跟着你造反,所以你们更不应该带着他们去死。吾师卢公仁慈,将军现在投降还能保下这满城性命,若是等皇甫义真来了,他在汝南杀得人头滚滚,届时这广宗城只会玉石俱焚!”

    听到刘正如是说,张梁有些动容,但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张梁看着已经到了张角所在,便先引着刘正进去。

    “大贤良师在内,刘县君有什么话不如直接与我大兄说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