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汉冠 > 第一卷 第16章 风雨如晦,刘县君只身入敌营

第一卷 第16章 风雨如晦,刘县君只身入敌营

    第一卷 第16章 风雨如晦,刘县君只身入敌营 (第1/3页)

    夜色如墨,卢植回到营帐中后众人又吵作了一团。不过与此前不同,之前众人为卢植该不该去与张梁会面持几派意见争论不休。如今的帐中诸位则是全都不同意刘正去广宗去向张角劝降,而他们争吵的方向是刘正为何不能去。

    “刘正,不过区区六百石县令,尚未加冠之龄,何以能代表我冀州大军,向那张角陈说利害,劝其归降?”一人愤然言道。

    “若论投降献城,缘何非献于广宗令,而不献于巨鹿太守?”另一将反驳道。

    “刘少君身为宗亲之后,甘陵相之子,一旦踏入广宗,黄巾贼众若背信弃义,张角骤然发难,吾等何以自处?若刘县君遭遇不测,吾等又如何向伯安公,向天子交代?”一谋士忧虑重重。

    “刘仲兴断不可入广宗,黄巾贼众本无投降之意,此番举动,无非拖延时日,苟延残喘罢了!何必与贼人多费唇舌?”又一将厉声道。

    "刘仲兴不过弱冠之年,岂能担此重任?"巨鹿太守郭典霍然起身,腰间印绶撞在案几上发出闷响,"这黄巾妖道点名要见广宗令,只怕是别有用心!"

    总之帐中乱成了一锅粥,当事人刘正反而默默立在大帐一隅,心中波澜起伏,低头沉思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卢植与张梁的会面不欢而散,带回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消息。张梁坚决要让广宗令,也就是刘正进到广宗城内,与大贼首张角亲晤,商量投降事宜。

    此事实在蹊跷,刘正心中暗自嘀咕:张梁何以知晓自己?又为何偏要自己去见张角?自己何德何能,能代表大汉与黄巾谈判?又怎敢贸然踏入广宗?

    就在刘正深思苦索之际,关羽过来附耳对刘正讲了另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原来是关羽告诉张梁有刘正这人,而据关羽所言,是追杀张宝那日,张梁在广宗城上看见了刘正,所以才想让刘正去和张角亲晤。真是唑唑怪事!

    而就在其他人还在争吵时,刘正冷汗涔涔。莫非?难道这张角或张梁真修了什么《南华经》《太平经》,有通天彻地之能,看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仲兴,你如何想?”

    卢植看着刘正正在沉思,便问了当事人如何想。而其余众人也一起停住了争论,数十道目光望向了刘正。

    刘正深吸一口气,正色道:“禀中郎将,学生认为要去广宗。”这事太过诡异,再三斟酌后,刘正还是决定要去广宗一趟,连穿越这种事情都发生在他身上了,他还有什么不敢去面对的!

    “为何?”卢植眉间川字深如刀刻,问刘正道。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下愿意进到广宗城劝降张角。城中有被贼人裹挟的十万百姓,其虽然从贼,但毕竟也是我大汉子民。赤子何辜?大军攻城之际,必然随着贼首灰飞烟灭。在下忝为广宗县令,有安民之责,是以愿去劝降黄巾,救生民性命,保冀州元气!若能说降张角,免去刀兵之祸,正虽死无恨。””刘正义正言辞,言罢,向卢植深深一拜。

    “贤侄,此事不妥。黄巾贼人狼子野心,岂可能够听信他们的承诺。“卢植还没答话,郭典先是急了。

    郭典暗自思量,若刘正真出了什么意外,他卢植持节之将,位高权重,人高马大的不怕刘虞,但他郭典未能为刘虞看护好儿子,刘伯安可能是要和自己拼命地。又对卢植说道,”中郎将,皇甫义真大军将至,此时又何须多此一举!”

    “君业,少年人便不能为国尽力了吗?”卢植虽然也觉得怪异,见刘正没有推迟态度坚决,认为还是要去试一下。况且他见过张梁,感觉张梁并无要害刘正之心,只是不知为何非要刘正不可。方才卢植放任众将争执,其实心中已经决定,要让刘正入广宗城一探。

    而且刘正是他学生,他自然知道刘正虽然为人叛逆,不尊礼乐教化,但也不能算无君无父之人,因其出身宗师,绝对忠于大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