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相公事事皆难决 (第3/3页)
这个位置位高权重,杨沂中只是幸进之人,没甚大本事,如何能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
这也是朝中文武对杨沂中的一致看法。
这个人忠心是有的,但能力过于差了一些。
杨沂中最后一次统军出战,是跟着中兴四将之一张俊去对抗完颜兀术,在柘皋大胜之后,轻敌冒进,在濠州被打得全军覆没,仅以身免。
更之前,杨沂中甚至有过听到前方有埋伏,全军就直接溃散的经历。
如果让他主持襄樊与两淮军政,对金国进行战略反攻,那可就真的要出大事了。
而且,杨沂中是赵构的铁杆,执行的是赵构的意志,到时候能不能打起来还真的是两说,若是赵构膝盖一软,再次议和该如何是好?
“但这个职位不落在杨沂中头上,却并不意味着一定落在老夫的头上。”虞允文恳切说道:“若让别人得了这个位置,山东之地就要危险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金国的权力中心已经早在完颜亶时期就已经南移,到了此时若不是完颜亮瞎折腾,非得牵到汴梁来,金国首都早就应该定在燕京了。
事实上,历史上完颜雍继位之后,没有在自己起家之地辽阳府多待,而是马不停蹄的迁都燕京。
到时候河南地若是实在保不住,没了也就没了,但河北却是实打实不能再丢了!
而若是想要保住河北,就必须安定大名府,就必须收复山东东平府,到时候金国不再次出兵征讨山东就见鬼了。
除了虞允文,还有谁能真正的在山东需要的时候,从两淮出征,以配合刘淮等山东将领的攻势?
张浚吗?
在历史上,张浚所督的隆兴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且败得极其荒谬与凄惨。
这厮身为主帅兼相公,竟然连两名大将之间的矛盾都不能弥合,堪称废物至极。
而可以预见的则是,谁能在两淮主事,谁就可以联络乃至于掌握战力极强的山东义军,从而开疆拓土,收复失地。
江淮宣抚使一定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位。
想到这里,刘淮径直沉声询问:“虞相公要我如何去做?”
虞允文知道事情已经成了一半,声音再次压低说道:“刘大郎只要肆意妄为即可,将水搅浑,反正你看不惯许多事,正好借着这般机会来梳理一番。”
既然刘淮除了虞允文谁都看不上,那就让他与各个势力都结仇即可,反正他现在作为大功臣,有着天大的政治优势,刘淮又不想在宋国充当宰执,为什么不用这种政治优势打压其余人呢?
就比如杨沂中。
若是刘淮带着山东诸将全都不同意杨沂中在两淮主政,那么杨沂中连少量的支持都不会有。
刘淮眼睛一凝,随即似笑非笑的说道:“难道我真的能肆意妄为?”
虞允文笑着摇头:“我相信大郎自有分寸。”
刘淮依旧保持着似笑非笑的模样:“还是虞相公知我啊。”
说着,刘淮笑容一肃:“虞相公,我知道你是有退路的,若是谋求主政两淮襄樊不成,还可以回老家蜀地,与吴璘吴太尉作勾兑。
但我们山东诸将只有一个山东,若虞相公真的不能为两淮作主,那么为天下计,末将说不得就要出手了。”
虞允文的神色也变得严肃:“刘大郎,我刚刚说了你有分寸,也愿你万万不可做逾矩之事,老夫也不是没有手段的。”
说罢,虞允文起身,对其余刘淮等三人拱了拱手,转身离去了。
陆游看着虞允文的背影,目露担忧:“虞相公这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却是心若明镜,有些复杂的说道:“因为山东并不只是刘大郎说了算,还有我们东平军的耿节度,也还有忠义军的魏公。若是大郎手段过界,则虞相公就要拉住两方,一起对付大郎君了。”
陆游微微怔愣,随后摇头说道:“五郎,若是刘大郎真的与耿节度起了龃龉,你要站在哪一边?”
辛弃疾不答,却直接反问:“陆先生,若是忠宋与北伐不可兼得,你又要站在哪一边呢?”
两名文豪同时叹息不已。
刘淮回过神来,见到陆、辛二人如此神态,有些好笑的说道:“莫要说这些有的没的。召集众将,先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