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相公事事皆难决 (第2/3页)
后缓一缓,将平反岳飞的功劳安在赵昚身上,到时候立即就能为新君拉来主战派的支持。
这无关喜好,只是政治选择罢了,然而面对刘淮光明正大问出之时,虞允文根本难以正面回答,只能再次敷衍道:“此事还需要从长计议,但老夫可以保证,必然会为岳鹏举平反昭雪。”
刘淮叹了口气:“虞相公,没有确切承诺时间,如何能让我相信?若是十年之后哪里还需要虞相公?我就自为之了。”
虞允文刚要再给承诺,刘淮就已经摆手:“此事暂且揭过。第二件事,完颜亮该如何处置,官家相公讨论出来了吗?”
虞允文闻言更加踟蹰。
对于完颜亮的处置,朝中其实都已经吵翻天了。
总的来说,意见大部分分为两种。
一是给他二圣的待遇,圈禁起来让他等死就行。
二是用完颜亮皇帝的身份做一些文章。
看起来很简单。
但集合了政治斗争之后,再小的事情都会变得麻烦混乱起来。
就比如说想用金国对待二圣手段来对付完颜亮的人,看起来都是在靖康耻之后气疯了的主战派。
但别忘了,金国也不全都是傻子,也是有军政方面的精英的,他们肯定会另立新君,用以维持在对抗宋国时的超然地位。
圈禁完颜亮很有可能是主和派为了讨好金国新君所用的手段。
而正因为金国要立新君,所以若是想要用完颜亮的身份作写文章,就一定要选在很好的时机。
想要干成这事,不仅仅要有一些外交手腕,更是要有军政能力,非得蔺相如、张仪这种人物不可。
更关键的是,内部不能掣肘。
但看宋国君臣这副德行,刘淮只觉得很悬。
完颜亮虽然是一张好牌,却是有时效性的。
等到金国新君站稳脚跟,就一点用处都没有了。
眼见虞允文默然不语,刘淮叹了一口气:“第三,接下来的军事行动该如何?是要韬光养晦,整备力量,还是此刻就全军齐出?
若是韬光养晦,那何时北伐?
若是此时北伐,那主攻何处?”
虞允文只觉得额头生汗,复又张口结舌,难以言语起来。
这种军政大略,以宋国朝廷的政治效率,如果算上政治斗争,没有两三个月吵不出来,现在刘淮问他,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虞允文心中也在犯嘀咕,刘淮还真把自己当作一言九鼎的独相了吗?
刘淮见这个问题虞允文都回答不出来,只能再次微微摇头叹气:“虞相公,我还有最后一问。”
“且说来。”
“以虞相公之见,此时最为要紧之事是什么?”
刘淮说罢,一双精光四射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虞允文。
而这次虞允文却是毫不犹豫,并且说出出乎周围围观军将意料的一句话:“整饬两淮,万万不可耽搁春耕!”
话声一落,原本有些窃窃私语的院中瞬间一片寂静,随后靖难大军中几名农人出身的将官直接看向了刘淮,并且暗暗点头。
农业社会,农业社会,农业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正常的政府,天大的事情,都要给春耕让路!
刘淮看着虞允文的双眼,微笑不语。
而虞允文则是放下茶盏,探身握住了刘淮的右手:“刘大郎,我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刘淮举手阻止了虞允文的话,随后说道:“陆先生、辛五郎留下,其余人十步之外。”
张白鱼等人当即起身,与其余将领向外走去,并且将宋国将领也推搡到了一边。
偌大的院落中,很快就剩下刘淮等四人。
虞允文见状也不卖关子,直接正色说道:“我想要荆襄、江淮宣抚使的位置,还请刘大郎助我一臂之力。”
刘淮眯起了眼睛:“虞相公,你现在这个江淮宣抚使还不能做些大事吗?”
虞允文摇头:“这是权江淮宣抚使,只是个临时的职位,马上就要被收回,而接下来要接任之人,很有可能是同安郡王,杨沂中。”
刘淮想了想,同样摇头说道:“朝中不会答应的。”
虞允文饮了一口清茶:“确实不会答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