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救命稻草 (第3/3页)
关南的压力非常大。
傍晚时分,夜幕即将降临,夕阳西下,初冬残阳的一点余晖还映照在西方天际,令上空悬满了火烧一般的绚烂云彩。
潼关城墙上,孙传庭看着如潮水般退去的闯军,脸上没有劫后余生的喜悦,没有面对敌人的愤怒,只有眼眸中闪烁过的一丝不甘,以及冰冷的麻木。
他知道潼关守不住的。
因为最近两天实际上是李自成的试探性进攻,在摸潼关的底细。
而仅仅只是试探性的进攻,孙传庭就已经守得很吃力。
一旦被李自成摸清楚了情况,潼关必然覆灭在即。
为此他也只能轻拍城关女墙,闭上了眼睛,长叹道:“此或是我骨埋之地了。”
“报!”
就在这个时候,有士兵来指着关北方向道:“报!督师,关北出现一支军队,他们说来帮督师守城。”
“哦?”
孙传庭还以为是陕西官员或者秦王府想办法筹措过来的士兵,一时惊喜道:“有多少人?”
“约莫不到千余。”
“千余?是谁率领的,是黄世清还是王定?”
听到只有这么点人,孙传庭非常失望。
因为不管是奉命驻守商州的陕西右参议黄世清,还是正在后方筹集兵马的陕西总兵王定,手头上都已经没有什么兵马。
这意味着即便是他们临时筹措而来的军队,大概率也不是什么训练过的精锐之士,就算上了战场刚交战没马上溃败就已经不错了。
反观即便是他在陕西训练出来的数万精锐秦军,虽刚开始打得李自成节节败退,可一旦粮草供应不及时,马上就会出现哗变。
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人的作用恐怕跟民夫辅兵差不多,根本不可能上战场杀敌,何况才来这么一点人。
士兵摇摇头道:“小人问了,他们并未回答。”
“再去问。”
“是。”
传信的士兵随即回去传达命令。
但没过多久他又忽然跑了回来,再次向孙传庭报告道:“报,督师。他们说不用管他们是谁,只需督师知晓,依靠他们千余人就能击败李自成,若是不能击败,就斩他们的头,希望督师前去一见。”
“呵。”
孙传庭差点给气笑了,直接转过身背着手道:“那我倒是要去看看谁口气那么大。”
很快在卫士们的簇拥下,孙传庭到了潼关城北。
此刻城北关外,小朱棣依旧骑在马背上,抬起头看着这巍峨高大的潼关城。
由于潼关横在山岭隘口之间,李自成军队过不去,关北不需要防备,加上守关士兵太少,因此城墙上以及关门口能看到的防守士兵不超过二十个。
恐怕一支数百人的士兵就能攻上去了吧。
但这也足以见得孙传庭已经十分窘迫,不然的话李自成只要派几千人想办法迂回绕道,翻山越岭,或许就有机会从关北打进去。
不过历史上明天潼关就会失守,想来这已经不是孙传庭能够调动士兵防备的问题,而是正面守城都守不住的问题,因此倒是不那怪孙传庭对于关北的防御力量忽视。
片刻后孙传庭先是在城墙上方扫视了下方一眼,看到对方的服饰就皱起眉头。
并非明军服饰,而是一身古怪的浅绿色衣裳,外面还套了件黑色的,看起来像是棉甲一样的东西,身上甚至都没有佩刀,他们能击败李自成?
“你们是谁?”
孙传庭在上面高喊。
他愿意过来见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对方并未进攻。
毕竟他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如果是敌人的话,恐怕早就已经打到了城北关城墙上。
“开一炮!”
小朱棣没有回答孙传庭的话,只是一挥手示意士兵拿出迫击炮来。
随即两个士兵从三轮车上取出迫击炮,迅速在地上架好,对着东北方向的荒野地瞄准,然后将炮弹塞入了掷弹筒当中。
“咚!”
一声轻响过后。
紧接着“咻”的破空声传来。
在孙传庭不解的眼神中,那枚炮弹落到了三里外的荒野地里,然后.
“砰!”
巨大的爆炸声响起。
恐怖的气浪波震得周围杂草向四周弯腰摇摆。
土石蓬蒿迸溅,硝烟与尘土升起三丈高,原地出现了一个至少得有半丈大小直径的圆坑。
城墙上的明军都瞪大了眼睛。
小朱棣对城墙上的孙传庭喊道:“能帮你守城否?”
孙传庭已是如梦初醒,看着小朱棣的眼睛已经在放光,连连点头,伸手挥舞道:“能能能,快,快开城门请壮士进城!”
对方没有攻城就证明了是友非敌。
有这样的利器,必然可以在守城战当中大放光彩。
在这一瞬间,孙传庭已经把小朱棣当成大明最后的希望,一根救命的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