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于烟火中绽放鲜血 (第2/3页)
。
这么安排主要是目前金山的防御力量并不足。
史书上虽然记载纳哈出在金山拥众数十万,严重威胁到大明东北的安全。
但实际上这些部队并不是全都在金山,而是分散在金山周边。
具体位置是以后世吉林双辽市为中心,西至通辽、科尔沁左翼后旗,南至康平、昌图,东至四平、长春,北至长岭、科尔沁左翼中旗这一片。
蒙古人逐水草而居,数十万兵丁如果聚集在一起,金山周边的草场根本不够吃,因此纳哈出的兵力其实非常散乱。
比如洪武二十年冯胜傅友德等人出征纳哈出的时候,就在金山、松花河、亦迷河、女直苦屯等多地成功击败、招降、俘虏蒙古人数十万,牛羊马匹辎重缴获连绵一百多里。
所以眼下纳哈出兵力还是严重不足。
不过即便如此,金山作为纳哈出大本营,十多万人口刨除老弱妇孺,还是能凑出七八万军队。
虽然自忖打不过明军,但如果明军也只有七八万人的话,等援军一到,未尝不能让最近几年风头一时无二的明军吃个大败仗。
当下纳哈出做出部署,几名将领便纷纷出发。
乃刺吾出营后便立即开始集结部队,随着号角声迭起,家家户户的男丁们便从帐篷里找出皮甲,拿出武器,骑上自家的战马,迅速向着集结地靠拢。
纳哈出从营帐里走出来,来到不远处土坡上,金山外围只是一层层夯土墙,跟农村院墙差不多,防御力很薄弱。
他目光忧愁地看着大批骑兵向南而去,消失在了雪地里。
乃刺吾若是败了。
金山可守不住明军的进攻啊。
傍晚时分。
夕阳西下。
今天难得是个暖阳天。
金色的阳光洒落在雪地上,波光粼粼,宛如黄金般璀璨。
明军已经至辽河,离金山不足四十里。
如果是以前,徐达肯定下令,今晚急行军,直袭金山。
但此时不是夏天。
冬天东北的晚上风雪大,温度低,照明虽然没问题——有手电筒。
可晚上北风狂吹,将士们得顶着大风前进,实在没有必要,还不如以逸待劳,设下圈套等蒙古人来钻。
明军将士依旧如往常一样开始在河边宿营,他们甚至都没有砍伐树木建造栅栏,而是干脆就在野外竖立帐篷,俨然一副只是想睡一晚,明天继续出发的状况。
天色渐渐暗了,夕阳在下午申时末就消失不见,在酉时初,也就是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天色就开始变暗,明军营地也慢慢陷入沉寂。
离明军约五六里外,乃刺吾的大军已经抵达,他亲自率领一队斥候骑兵,摸到了距离明军营寨约一里的一片林中。
他看到明军营寨内连篝火都少得可怜,显然是担心晚上篝火过多,引起蒙古人察觉。
见此乃刺吾悄然退回去,回到自己的部队中。
数万蒙古骑兵下马休息了一阵,人和马都在跺脚,嘴里哈出白气,旷野上静悄悄的,他们说话以及马匹的嘶鸣声,被更加呼啸的狂风给掩盖。
晚上的风越来越大,刮得人脸上生疼。
今夜月光很稀薄,能见度太低了,乃刺吾下令点燃火把,一来照明,准备夜袭。二来也是取暖用。
反正这里距离明军的位置还很远,他不信明军还会派人来侦察。
更何况他在周围也布置了岗哨,如果发现有人骑马,也会第一时间冲上去将人拦截抓住。
只是乃刺吾不知道的是,距离他们三里之外,一台超远距离的热成像仪正在静悄悄地观察着这支数量庞大的蒙古骑兵。
风太大了,无人机不能起飞。
但热成像仪、望远镜、夜视仪管够,不够某宝上都有网购,甚至别说这些,就连四倍镜、八倍镜这种东西,网上也能买到乃至订做。
而且以我国的制造业能力,精密程度只高不低。
反倒是明军用的一战时期老古董步枪,以及明清时期的大炮,配上这种高精度的步枪镜与炮镜,属实邢道荣骑赤兔。
徐达站在那,身边李文忠和傅友德也远眺着东北方向。
他们距离蒙古人实在是太远了,以至于在热成像仪当中显示的画面,都是无数密密麻麻的小红点,汇聚成一片硕大的红色海洋。
而在他们身后,成群结队的明军手持着步枪,一个个人头攒动,漠然地望向远处蒙古人的方向。
戌时亥时初,见时间差不多了,乃刺吾紧了紧身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