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锦衣卫遍布全国 (第2/3页)
量差不多是这俩县级市的总和。
优质的煤炭与铁矿相邻得非常近,并且储量巨大,就是迁安与武安的巨大优势。
但此时迁安正处于北元和大明边境。
虽然大明已经对北元呈现出压倒性的武力优势,可边境不稳怎么发展工业?
所以武安是最好的选择。
从开春到洪武十四年三月份,季赫就累得跟孙子一样。
这段时间他得一个人负责用叉车把火力发电机机组跟电弧炉送到大明,虽然都是未组装的零部件,但也累得够呛。
之后还得把送过去的零部件,教那些工匠如何组装。
也幸好现在大明的工匠已经学会了用各种工具,而且还有完整的图纸,不然的话也是个麻烦。
组装好发电机组以及电弧炉后,再运送到武安去。
而且不止是这些,火力发电除了发电机组不止是汽轮发电机,还有过滤系统、水汽系统、燃烧系统,最后才是发电系统。
需要传送带、储存仓、打碎机、管道、筒仓、锅炉、控制阀门、冷凝器等等设备。
虽然朱云峰买的是一套小型器械,每个单独的设备都不算大,但全部组装到一起还是非常麻烦。
季赫折腾了足足两个多月,才总算是在武安把这家火电厂与钢铁厂弄了起来。
此时朱云峰和朱标朱棣依旧在现代。
他们去了南京,也去了北京,之后还坐了飞机去过东北,去了内蒙草原,看遍了祖国大好河山,差不多马上就要回来。
而就在季赫跟朱云峰打了电话,得知朱标与朱棣马上就要回来的时候,锦衣卫们,也开始遍布全国。
历史上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只在南京城活动,因为老朱只是想用锦衣卫来做屠刀,以搞定四大案,因而没有推广到全国的意思,人数也只有几千人,并不算多。
锦衣卫真正扩张是在朱棣篡位以后。
为了巩固权力,朱棣恢复锦衣卫职能,并且扩大锦衣卫势力,将其遍布全国,在重要州府设立千户所,普通州府设立百户所,以监视地方,人数也扩张到十余万之众。
如今朱元璋干脆一步到位,下令在全国各地驻扎卫所抽调精锐,人数为9万8千人,组成锦衣卫,穿飞鱼服,跨绣春刀,于全国各州府设立千户与百户所,各县则驻扎一小旗,由州府千户所或百户所统领。
并且御史台改为督察院后,于全国各州府设立监察、巡查御史,又令锦衣卫成立暗卫,用于穿便服寻访当地,调查风土人情,以及是否有贪官污吏。
如此督察院、锦衣卫,分明暗四波人,来往于各州府、县探听情报,监视百姓、士绅、官员,加强对基层的管理。
便在这个时候。
严州府遂安县,万年乡霞头山脚胡家宅邸,胡永康翘着二郎腿,坐在门前的大树下乘凉。
已经是三月份,南方的天气略显炎热,远处他家的佃户在田里干活,他则喝着冰镇酸梅汤,悠闲地坐在那看着佃户们甩开膀子卖力气。
旁边还有几个奴仆伺候。
管家小心翼翼地说道:“老爹,听说县里来了拨当差的,驻扎在那了,好像叫什么锦衣卫,不知道会不会坏事。”
胡永康笑道:“怕甚么,有我兄弟在衙门里当差,就算是知县大人,那也拿不着我。天门上的事,皇爷爷(明朝民间对皇帝的称呼)说了算,这山沟沟里,我说了算。”
“是。”
管家应了一声。
就在这个时候,数十个乡民闹哄哄地走了过来。
见此情形,管家连忙冲进宅子里,嚷嚷了几声,呼啦啦冲出来二十多个奴仆打手。
虽然乡民的人数更多,但胡永康却是一点不慌,反而好整以暇地坐在那。
不一会儿有乡民过来说道:“里长,该给说法了,为什么不让我们种县里给的种子?不让我们种,你们自己却种上了。”
“对啊,你之前说这种子不好,那肥也不能用,结果我们还是跟往常一样种,你们却种得那么好,那不是在诓瞒我等吗?”
“东头的那块地你也一直霸占着,该还给我家了吧。县里现在来了锦衣卫,再不还给我,我就去县里告你去。”
乡民们纷纷嚷嚷。
胡永康冷笑一声道:“吵什么。”
他说完后,从椅子上站起来。
见他起身,原本还气势汹汹的乡民顿时就哑火。
胡永康其实算不上什么大地主,县城里做生意的富户有不少比他有钱得多。
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