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八章 朱标新政,放开了干

第八章 朱标新政,放开了干

    第八章 朱标新政,放开了干 (第2/3页)

上也不会那么紧张。

    翌日清晨早朝。

    朱标信心满满地召开了大朝会。

    六月中旬昼长夜短,才早上五点钟,天色就已经蒙蒙发亮,气温也非常令人舒适。

    徐徐微风吹拂,奉天殿外广场上,百官按照秩序排列。

    只是勋贵那边站位方向则寥寥无几。

    除了新任开国公常升以外,就只有袭父亲华云龙淮安侯爵的华中。

    袭父亲卫国公邓愈爵位的申国公邓镇。

    袭父亲临江侯陈德爵位的陈镛。

    袭父亲东平侯韩政爵位的韩勋。

    袭父亲宣宁侯曹良臣爵位的曹泰。

    以及因胡惟庸案立功而新被封的忠勇伯毛骧七人。

    前任郑国公常茂因殿前失仪以及之前在军营里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而被朱元璋削爵,由他的弟弟常升继承爵位。

    说到底常遇春在朱元璋心中地位还是很高。

    而且朱标已故的老婆还是常遇春之女,蓝玉又是朱标的妻舅,朱标与常家绑定很深,处死常茂就不太可能。

    但从常茂被削爵,而吴王和楚国公却屁事没有,只是被罚俸三年来看,朱元璋的偏袒还是过于明显。

    朝臣们不是傻子,自然清楚了眼下吴王和楚国公的底细,这背景已经是通天了呀。

    而随着大量勋贵被调离出南京,这意味着整个南京除了战斗力不太行的二代勋贵以外,就再也没有人可以调动军队。

    就连李文忠和蓝玉都走了,南京剩下的二十万大军全归朱标一个人调配,可见朱元璋的谨慎。

    相比于勋贵这边大量被抽调随太祖北伐蒙元,文臣这边倒是群贤毕至。

    这段时间又有不少人事调动。

    六部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都事、给事中加起来就有一百多人。

    御史台改都察院,有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十三道监察御史总计八十七人。

    接着就是内阁诸大学士、通政使司、大理寺、国子监、五寺、翰林院等部,如此各个部门加起来总人数大概有五百来人左右。

    这样一看,明朝的政府机构是相当精简,整个在首都南京的京官也才五六百人。

    相比之下北宋初期,汴梁的京官人数是三千多人。

    到宋仁宗时期,已经暴涨到五千多,全国官员数量为四五万左右,冗官数量,也就是只领工资不干活的闲散官员一万之众。

    不过双方的繁荣程度倒不是一个层次,明初南京城里的人口才二十万,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员、士兵及其家属,真正的土著百姓要么死了,要么被朱元璋迁走。

    而北宋仁宗时期汴梁的人口就已经超过百万,需要用到那么多官员治理倒似乎也勉强说得过去。

    此刻早朝微风吹拂,内侍监宦官首领王东走出来朗声道:“太子殿下到!”

    “参见太子殿下!”

    百官齐齐鞠躬行礼。

    朱标坐到了上方龙椅上,朱云峰和朱棣左右哼哈二将站立两侧。

    王东高声道:“太子殿下有令,即日起,改新政!”

    说罢下方诸多宦官就拿着一本本打印好的小册子过来,交到了下面诸多官员手里。

    这是朱标用朱云峰新买的打印机复印的,全都是A4纸,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他的新政实施方针以及策略。

    毕竟一条条读的话,总计得有数万字,而且容易读完下面的人就忘。

    不如打印成册发给大家。

    下方群臣接过册子,纷纷翻开了起来,场上一时间陷入沉默,都在紧锣密鼓地看着新政有没有影响到自己。

    这情况让朱云峰想起了玩游戏的时候,每次游戏停服更新,就得看看下一个版本什么情况。

    这样一看,治理天下跟打游戏还挺像,只是不是竞技游戏,而是即时战略游戏

    许久过后,朱标看大家都已经略微看过,便说道:“诸位,若是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亦可以共同探讨一二。”

    内阁大学士宋讷连忙上前拱手道:“殿下,取消举子徭役之事,是不是再商榷一下?”

    “哦?”

    朱标问道:“有何不可?”

    宋讷答道:“因故元残暴,以至于自宋时起儒学式微,读书人日益减少。陛下深知国家大事不可缺少有识之士,因而免除举子徭役,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