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六十五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

第六十五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

    第六十五章 朱标监国,老朱去现代 (第1/3页)

    翌日清晨,早上四点钟,朱云峰就被叫了起来。

    他住在春和宫朱棣的宅子。

    昨天晚上朱元璋答应去现代带马皇后和朱雄英检查一下身体。

    但也让朱云峰把朱棣给叫回来。

    反正朱棣的任务就是跟着朱云峰,朱云峰走了朱棣在现代没什么意义。

    如果朱棣回来的话,还能辅佐一下朱标。

    最主要的是监视朱云峰,要是朱云峰和朱标没有把事情处理好,他也可以随时向朱元璋报告。

    为此昨晚上朱云峰和朱棣又在那喝酒,喝得头晕脑胀。

    燕王府总管太监黄俨恭恭敬敬地在门外把他叫醒来,跟他说陛下叫他去。

    “TM的,这也太非人了,在公司当牛马也最多加十多个小时班啊,连八个小时都不让人睡,还让不让人活了。”

    朱云峰打着哈欠抱怨。

    结果才刚打开卧室房门,门口就站着一个太监举着一个托盘,双手呈上,小心翼翼地道:“吴王殿下,这是衮龙服。”

    “行了,我知道了。”

    朱云峰正准备接过去,哪知道左右两侧香风袭来。

    “我们来服侍殿下穿衣。”

    两个宫女向他微微下蹲行礼,然后接过托盘就要给他换衣服。

    “别别别,我自己来,不习惯别人伺候。”

    朱云峰连忙阻止。

    或许现代有些有钱人家少爷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他从小爹妈就不在身边,可没这种糟粕习性。

    见他阻止,太监和宫女也没有强求,恭敬地把托盘递给他后就弯腰倒退着离开。

    朱云峰挠挠头,把门关上回到卧室,换上了这身衮龙服。

    其实也不算正式的衮龙朝服,而是衮龙常服,也就是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内穿黄色圆领衣,外披红色交领衣,只是上面有龙饰花纹。

    屋子里有铜镜,照了照还不错。

    而且明代的皇帝太子帽不是那种冕冠,而是黑色乌纱折上巾帽,也称翼善冠,就是个半圆帽,上面折出一对椭圆形小翅膀,还挺可爱。

    作为亲王帽子,朱云峰的帽子上甚至还有两对金龙,冠顶中间是个金子做的小太阳,两条金龙悬于两侧。

    昨晚上尚衣监过来量了一下他的身高尺寸,一晚上时间就做好了,效率还挺快。

    不过朱云峰估摸着这种衣服应该在尚衣监准备了不少。

    毕竟是皇帝和亲王穿的服饰,如果只有一身就太离谱了,肯定有不少备用,稍微改改尺寸就能穿。

    穿好衣服,推门而出,门外诸多太监宫女都在等着,他穿过回廊,走到外面,冷风迎面扑来,天空好像有那么点雪沙在落。

    ‘大明这边也十一月份了,要下雪了吧?’

    朱云峰心里想着。

    恐怕这个时候的北方已经大雪纷飞,南方虽然还未下雪,却也已经越来越寒冷。

    或许得想办法搞点棉花来了。

    紧了紧身上的衮龙服,龙袍四季都有,这冬季衮龙服里面有羽绒,颇为厚实,倒也不让人觉得冰寒。

    从春和宫出来,就看到朱棣已经在马车上等着他,坐上了御马司准备的亲王马车,向着奉天殿的方向而去。

    春和宫离奉天殿不远,而此刻奉天殿灯火通明,奉天殿外的广场上更是到处点燃了火把,加上广场宫灯,照得昼亮。

    正是上早朝的时候,奉天门外广场的金水桥文武百官一个个低着头,自奉天门而过,徐徐进入了广场上。

    如果站在奉天殿外的高台上俯瞰的话,就会看到下方已经乌压压站满了人,至少得三四百左右。

    与乾清宫内朝不同,外朝囊括了整个京城中上层官员,包括中书省、六部、御史台,哪怕你只是个六部从五品员外郎,也能上朝有面见天子的机会。

    不过跟宋朝机构复杂,冗官众多不同,明初的官员结构简单,在文官集团上以中书省和御史台为主。

    御史台独立于行政之外,行政主要权归中书省,下置六部,然后就是翰林院、国子监、太常寺、大理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等机构。

    各部官员加起来也就那么几百人。

    而史料记载,朱元璋发动胡惟庸案后,这几百人几乎全部被肃清,加上他们的家属、仆从、邻居、朋友,凑齐了大概三万多人的人头。

    朱云峰的马车停在了奉天殿外侧门,他下车后进入殿内,看到朱元璋正在大殿内看奏折,朱标则坐在旁边烤火。

    “才起来?”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这小子太懒了。

    “老祖宗,您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可以,精力旺盛,就非得要求别人也这么搞吗?”

    朱云峰忍不住抱怨道:“人与人的体质是不同的。”

    废胡惟庸后,朱元璋每天可以批200多份奏折,处理400多件国事,从早上四五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几十年如一日,简直是机器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