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七章 自污 (第1/3页)
最好的办法就是放弃这次的战果,辽国吃了大亏,也需要休养生息,短时间内倒也不会反攻大宋。
可赵兴对此很不甘心,费了这么多人力物力,他自然不愿意将打下的地盘就这么归还。
只能期待英国公这次谋划能够成功。
只要英国公谋划成功,能够极大的削弱辽国实力,辽国就无力夺回丢失的地盘了。
若是不成,赵兴只能尽可能的把百姓都给带走了。
掠夺人口,不仅能削弱辽国的经济,也能减少辽国的兵员。
就是安置起来比较麻烦,短时间不能为大宋创造税收,还得朝廷倒贴。
这种办法算是下下之策了。
最好的办法还是保住打下的地盘。
这一切就要看英国公的谋划能不能成功了。
赵兴也没有把希望完全寄托在英国公身上,召集一众大臣,让他们商讨若是迁移百姓,该如何安置的问题。
正所谓有备无患,英国公谋划不成,提前商讨好,也能减少时间。
成了,也不损失什么。
不过英国公那边并没有让他失望,当天晚上深夜的时候,赵兴刚睡下,英国公的捷报就来了。
捷报中,英国公大致的讲了一下过程,他利用火药,惊扰辽国派来的骑兵。
那时候天都已经微微亮了,英国公趁着辽军混乱逃窜之时,派出骑兵追杀。
追杀造成的战果并不大,不过却让辽军士卒根本没时间控制战马,延长了战马惊慌的时间。
英国公没有时间详细统计这次的战果,只是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发动突袭的十几万辽国骑兵,这次应该损失了大半。
辽国士卒死伤倒是不多,从战马上摔下来,践踏造成死伤的不过数万。
之所以说死伤大半,指的是战马。
战马受到极大的惊吓,慌不择路下乱跑,很多都伤到了马蹄。
甚至有些战马被下破了胆,一直跑到力竭而死。
骑兵没了马,等于废了一大半。
毕竟他们长期训练都在马上,一身本事都要在马上才能施展。
没了战马,战力大打折扣,连步足都不如。
把这些人当步足使,和让他们送死其实没什么区别。
辽国那边也舍不得,即便辽国战马多,这次的损失也让辽国很是肉痛。
接下来,就算调来战马,加上士卒和战马,训练磨合也需要时间。
骑兵虽然有骑术,可骑兵和平常骑马根本不是一回事。
士卒需要训练才能成军,战马也是一样。
马再强壮,再能跑,没有经过训练,也不能算是战马。
也就是说,英国公这次算计,虽然造成的死伤不大,却暂时性的废掉了辽国十万骑兵。
这次耶律乙辛算是元气大伤了,短时间内应该无力发动反攻,双方怕是要陷入一段时间的和平时期。
英国公捷报最后还提到,他原本还想着趁西京兵力空虚,发动偷袭。
可西京城的守将十分谨慎,并没有成功。
言语中还很是可惜。
若是能够夺回西京城,即便辽军没有元气大伤,以西京和幽州城构建防线,大宋也有一定的把握守住打下来的地盘。
西京不拿下,等辽国恢复元气,将来北方还是会发生战争。
赵兴对此倒是不在意,他只需要一段时间来平定中原叛乱,等中原恢复正常后,即便辽国不反攻,他也会积蓄实力,再次发动北伐。
不过赵兴现在有个头疼的问题需要面对。
这次北伐,英国公可谓是立了大功,之前战事没有结束,赵旭还可以拖着赏赐。
接下来要采取守势了,短时间内不会再主动发起进攻。
只要确定辽国暂时不发动反攻,战事也算告一段落了。
论功行赏,势在必行。
英国公已经是国公了,还是赵兴的岳父,几乎赏可赏了。
赵兴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赏赐什么,等第二天天亮后,把捷报让张庆之等人传阅,让他们放下迁移百姓之事,拟订赏赐。
这次赵兴御驾亲征,张庆之和一些翰林官员随行。
翰林院的官员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替赵兴拟诏,处理一些政务琐事,是他们的职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