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同时穿越:我在诸天证大道 > 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以致太平?当代的一子,儒家掌门之死!

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以致太平?当代的一子,儒家掌门之死!

    第二百三十五章 何以致太平?当代的一子,儒家掌门之死! (第3/3页)

  性善论和性恶论发展这么多年,依旧双方争论不休。根本没有分出胜负来。

    况且,罗浮的理念,其实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只是在阐述上,比不上罗浮这般显明,让人一目了然罢了。

    即使是多出罗浮的理念来,也依旧无损荀子的性恶论和孟子的性善论,顶多是多出一家而已。

    如果说之前,荀子还只是将罗浮当成了一个武力强盛的少年郎,那么现在他就真的萌生了,要将罗浮拉入儒家门墙的念头来。

    自从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之后,儒家却是再也没有出现过,罗浮这样惊才绝艳的后辈了。

    在荀子看来,若是没有活水,那么儒家的发展,只会逐步陷入僵局之中了。

    而罗浮就是荀子眼里的活水。

    一连数日,热热闹闹的儒家掌门葬礼结束之后。

    无论是前来吊唁的诸子百家,还是列国使臣,都没有离开的意思。因为这些人都在等,等待接下来,罗浮的上门挑衅。

    毕竟现在罗浮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七国最热门的话题了。

    儒家弃徒,上儒家圣地小圣贤庄论道,一路上横扫各路匪徒强人。刚到沧海城,就吓死了儒家掌门。

    这话题度,一百年都未必能够出现一次。

    若是错过了罗浮和儒家的论道,所有人怕是都要抱憾终身了。

    儒家掌门的葬礼结束之后,等到一切收拾妥当,还没等罗浮登门。

    新的儒家掌门伏念,就主动来到了有间客栈,将拜帖送到了罗浮的手中。

    与其说这是拜帖,不如说这是战书。

    虽然儒家掌门的死,罗浮不是直接的原因,但他的出现,却是间接促成了儒家掌门的提前离世。

    伏念身为弟子,岂能不为师报仇呢?

    次日一早,整个小圣贤庄内,人满为患。

    除了东道主的儒家外,墨家、道家、兵家、农家……甚至就连东君绯烟和月神这两个百年不曾出世的阴阳家弟子,都出现了。

    诸子百家之外,七国使臣和更多好奇问询而来的人,将整个小圣贤庄都挤满了。

    一些籍籍无名之辈,或者说凑热闹的权贵,更是连进入小圣贤庄的资格都没有,只能让人留在小圣贤庄周围,随时将论道的过程,实时的传出来,玩儿了一出战国时代般的实况转播。

    小圣贤庄内,此刻儒家八派,罕见的齐聚于此。

    儒家八派之中,虽然本身矛盾重重,但在对待上,却是显得颇为团结,只是这次之所以出现如此盛况,还是因为罗浮闹出来的动静着实是有些太大了。

    这次作为迎接罗浮的人,刚刚成为儒家掌门的伏念,正是其中之一。

    是的。

    伏念只是其中之一罢了,为了重新夺回儒家的名声,儒家八派,可是罕见的真正齐心协力起来。

    而且儒家八派里,子思之儒是出力最大的。

    谁让罗浮,打的旗号,就是子思之儒弃徒呢?

    可以说,这场让儒家颜面大失的祸事,本身就是子思之儒搞出来的。

    若不是子思之儒将罗浮逐出门墙,现在儒家不会有这次大丢颜面的事情,甚至还能够多出罗浮这样一个武力惊人的强者来。

    作为始作俑者,最起码是其他儒家派别中的始作俑者,子思之儒一脉,不拿出诚意来是万万不行的。

    伴随着罗浮踏入了小圣贤庄中,整个桑海城的人,都开始关注起接下来的论道。

    当罗浮在儒家弟子的引领下,来到了论道场所之中。

    首当其冲的伏念,径直对罗浮欠身行礼,道:“伏念见过罗浮师叔。”

    在被逐出门墙之前,罗浮在儒家的辈分,实则是跟伏念、韩非等人同辈的。

    但因为之前,荀子和罗浮相交,就生生将罗浮拔高了一辈。

    这也是儒家乐意看到的事情,毕竟拔高了罗浮的辈分,若是罗浮输了,会让罗浮一败涂地,彻底名声尽丧,若是罗浮赢了,拔高罗浮的辈分,也能够勉强留下一点儒家的颜面来。

    这么做,也足以体现出儒家对罗浮的重视了。

    当然,一开始这样的做法,儒家八派都是不同意的,直到韩非得到荀子的授意,说出了罗浮那句阳明心学的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的话来。

    对于寻常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句普通的话,作为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法对于儒家的杀伤力就太大了。

    不夸张的说,单纯这番理念,罗浮在儒家就能够另开一脉了。

    这其中,最后悔的无疑就是子思之儒的儒家弟子们了,毕竟若非是那籍籍无名的子思之儒分支,竟然将罗浮逐出门墙,现在他们子思之儒,说不定就可以多出一位学术巨擘来。

    当拔高罗浮的辈分,被儒家所公认之后。

    也就成为了现在,罗浮一进门就被伏念这位堂堂儒家掌门,以师叔称之的缘由。

    之前在跟韩非的交流之中,罗浮就已经知道了这一点,此刻自然也表现的很是平淡。

    在相互见礼之后,等到罗浮落座,这场已经引起了七国关注的论道,终于正式展开了。

    “伏念请教师叔,今日论道可有章法?”伏念彬彬有礼问道。

    所谓章法,既是这次论道的范畴了。

    毕竟百家各有所长,甚至在很多方面,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就好像,兵家和农家,医家这些学派,彼此之间根本就没有多少论道的价值可言了。

    总不能农家讲种地耕作,医家讲治病救人,兵家讲战场杀伐吧?

    有理有据的论道之中,是有一个基本的章法,那就是论题的范畴。

    虽然罗浮也是出自儒家,但奈何,其现在已经被逐出门墙。谁知道他现在想要以什么范畴来进行论道呢?

    就像是名家,白马非马的论题,可是名震七国,虽然有诡辩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名家的的确确靠着白马非马,奠定了威名。

    如今,罗浮挑战,动静这么大,震动七国,儒家就算是为了挽回颜面,也不能在任何地方,留下让人指摘的破绽来。

    作为两大显学之一,儒家本身就是诸子百家紧盯的目标之一。

    不知道多少学派,想要掀翻儒家。

    若不是有太多有心人,儒家掌门被罗浮吓死的绯闻也不会这么快传遍七国了。

    罗浮自信的一笑,道:“你既称呼我为师叔,那我自当先行礼让一番才是,今日论题,便局限于儒家理念范畴,如何?”

    无论是刚刚成为掌门的伏念,还是其他儒家八派的弟子们,闻言此刻俱都松了一口气。

    实在是实在是在他们看来,罗浮这么做,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在儒家的学术范畴里,他们这些人不知道耕耘了多少年。罗浮的提议,简直就是一头撞在了铁板上了。

    心中大定,伏念躬身行礼,道:“那便从师叔之意,请师叔出题!”

    罗浮目光一闪,他可不是毫无准备而来的。

    “敢问伏念师侄,何以致太平呢?”

    罗浮的问题,顿时让在场众人俱都愣住了。

    因为,这个论点着实是有点太大了。

    致太平,那可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关于如何致太平,从周礼,一直到孔孟,发展到了现在的荀子和儒家各派,无不是以致太平为目的。

    若是罗浮以这个话题为论点,伏念几乎不可能有输的可能了。

    “当行教化。”伏念自信满满的道:“春秋乱世,礼崩乐坏,人心不古,当法先王……”

    自以为,自己的回答能够博得满堂喝彩。

    但很快,伏念就遭到了让他猝不及防的打击。

    “伏念师侄,且慢且慢!”罗浮连连摆手道:“我所问的,乃是如何致太平,而不是这般虽然有道理,却于世事无益的空话。”

    “放肆。”

    “大胆。”

    “罗浮你也曾经是儒家弟子,如今焉能如此大逆不道。”

    罗浮一个空话的称呼,几乎将儒家的理念,彻底踩到了脚底。

    这简直比墨翟当年驳斥儒家,还要让人无法接受。

    就连伏念,此刻也不禁露出了几分怒容来。

    但在愤怒之余,伏念也很快反应过来,罗浮既是以致太平为题,自己直接以儒家理念来回答,显然是上了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