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案落尘埃 (第1/3页)
荣国府,荣庆堂。
眼下已入初夏,荣庆堂正中酸枝木罗汉床,两侧十六张楠木雕花座椅,换掉了织金团花红缎棉缎,换上清软的玉纱绫罗软垫。
两边碧纱橱隔断屏风,从厚重的花梨镶贝山水联屏,换成清凉精致的云瑕暗花玻璃屏风。
堂中所有的窗帘帷幔,从秋冬的华贵厚重色调,换成春夏适应的素雅清软色调,微风拂来,美轮美奂,耳目一新。
自从贾琮袭爵,大房管家,二房迁入东路院,贾母的荣庆堂一应用度,不仅没有打了折扣,还比以前更加精致细腻。
一年四季,荣庆堂一应用具,常换常新,令人身处其间,倍感舒适。
之所以有这样的景象,也是王熙凤管家的要紧手段。
如今虽大房袭爵掌家,二房已迁东路院旁落。
但贾母在贾家辈份最尊,诰命最高,不管哪房当家,贾母都是荣国府的门面。
贾琮袭爵之后,王熙凤重新管家,她得了贾琮的意思,将荣国府过度奢靡之处,逐步裁减整顿。
唯独贾母荣庆堂的用度,还是依照以往惯例,王熙凤甚至花费不少心思,在用度照旧之下,日常得用之物更加精致。
因为王熙凤心中清楚,大房袭爵掌家,贾母心中颇有失落,只有将老太太哄好了,大房执家会少不少麻烦。
自己那位姑妈即便上蹿下跳,也挑不出半点闲话。
况且每年年节,勋贵老亲上门走动,少不了进出荣庆堂拜望贾母,荣庆堂相当于荣国府门面,花些用度银子也都在刀口上。
贾琮即便不用王熙凤明说,心中也是明镜一样,自然清楚贾母便是荣国府吉祥物,好好供着,少去理会,万事大吉。
再说,家中姊妹每日出入荣庆堂问安闲话,一年到头呆的时间可不少,王熙凤将荣庆堂搞得门面鲜亮,贾琮也是乐见其成。
倒是贾琮的正堂荣禧堂,因他只在东府安居,不像原先贾政和王夫人入住,还要养一大帮丫鬟婆子。
如今荣禧堂除小红带几个丫鬟料理,日常都是空置,倒是节省了一笔用度,两厢比较之下,外人更挑不出毛病。
或许正是这样的原由,贾琮承爵大半年以来,贾母从刚开始的失落不安,颇为儿子贾政、嫡孙宝玉不平。
到贾琮和王熙凤待她一如往常,王熙凤一样的孝顺热络,贾琮依旧礼数不缺略显疏远,贾母也就渐渐习惯了眼前一切。
贾母生于贵勋豪门,嫁于公候大族,见多了门第权势之事。
如今她也看得清楚,贾家子弟中前程最盛,自然就是贾琮。
贾家的孙女辈之中,将来能像她这般嫁入高门,夫家权贵耀眼,必定就是二孙女迎春,谁让她摊上琮哥儿这样的兄弟。
虽如今迎春舍不得兄弟,回绝议亲,不太愿意嫁人,但贾母看来这也不当事情,过得几年孙女多半就转了心思。
贾母想到这些,便觉得自己当初同意让迎春入东府,实在是明智之举,不然怎么有今日点石成金的一日。
她神情和蔼的对迎春说道:“二丫头,这几日我也听到些风声,说这次会科举闹出舞弊大案。
很多举人贡士都下了大狱,连朝廷官员都牵扯了不少,事情像是闹得很大。
那进士皇榜也拖了许久,朝廷都没贴出来,外头说的怎么邪性的都有,琮哥儿的功名可是没什么妨碍吧?”
迎春微笑说道:“这次会试舞弊案虽闹得凶,牵扯了不少举子和官员,但对琮弟没半点影响。
老太太你想啊,这会子皇上还给琮弟这么体面的封赏,可见什么舞弊案和他没半点关系,老太太尽管放心就是。”
黛玉也笑道:“我也听三哥哥说了,说舞弊案闹了不少天,眼下事情快要平息下来,月底之前必定会重新放榜。
外祖母就等着听喜讯,用不了多少时间,三哥哥就是正经的进士及第,多风光的一件好事。”
……
宝玉听了秋纹传信,把因麝月之言而惹出羞恼,暂时都抛之脑后,拿起那套西厢记准备向黛玉献宝。
他知道黛玉性情文雅灵秀,目下无尘,不拘俗流,必定会喜欢西厢这等奇书。
虽然前番闹出偌大狼狈,父亲贾政严厉训斥,王夫人筹谋和夏家议亲,宝玉多半也清楚,自己和黛玉已无可能。
但是他心中觊觎多年,哪里能一时放开,找到些由头,正想着要去招惹亲近……
他一路抱着书本兴冲冲而来,经过穿山游廊,廊下挂的鹦鹉画眉,叽叽喳喳叫唤,听在耳边也不嫌吵闹,反而觉得悦耳。
突然前面横插出一道人影,宝玉因走得太急,一下停不下脚步,被那人撞了肩膀,手中的书撒了一地。
他气得就要恼怒踹人,但看到来人身材苗条,秀眉弯弯,清丽脱俗,一下便换了脸色。
笑道:“原来是紫鹃姐姐,这是从哪里来,怎么没跟着林妹妹?”
紫鹃看清是宝玉,吓了一跳,下意识退开一步,想到上次宝玉撒泼发癫,至今记忆犹新,如今想起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