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时光荏苒 (第1/3页)
时光荏苒,不过是眨眼的功夫,便到了开元二年的一月。
从许行坤占下金陵之后的几个月,并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也没有什么大事找上他,似乎大家都很有默契地决定休息一段时间。
在这段平凡的日子内,各路诸侯,蒙元相安无事。
一月已经接近过年时节,承平久矣的金陵越越发热闹,就在宽阔的街道上,走来了一队车马仪仗。远远看到这队仪仗,街上百姓都是自觉让路。甚至很多人冲车马作揖行礼,眼中满是尊敬的神情。
“夫人又去赈济灾民了,有许丞相与夫人在此,真是万家生佛。”
车马过后,不断是街上百姓自肺腑的声音。
不久后,车桥仪仗在丞相府前停下,郭宁莲从车马上下来。
本是大户人家小姐,如今又成了明国右丞相的夫人,许行坤正妻,郭宁莲享受与许行坤相同的排场仪仗,此时她穿着命妇正装,头戴金冠,脸上带着恬淡的笑容。在侍女簇拥下,那股雍容之气怎么也掩盖不住。
几个月前,郭宁莲又怀上了一胎,身形更为丰腴端庄起来,顾盼中,似乎有一股如水的温柔。
她下了车马,步态不缓不急,举止颇为优雅。这也是一贯的了,无论何时,何地,她总能保证优雅的风姿,令人爱慕。
进入府内后,行走的幕府各员见了郭宁莲,都是恭敬地施礼,郭宁莲也总是一丝不苟的回礼。
看着郭宁莲过去,府中很多人都是露出尊敬的神情。
夫人四处赈济灾民,抚恤妇孺,在百姓中直有慈母之称,很多百姓家内设立的牌位中,郭宁莲是与许行坤并立的。对幕府各员来说,夫人性情宽厚,府内各员,没少受郭宁莲的施恩。
对许行坤与郭宁莲,诸人都是骨子里尊重。
进入府邸后院,郭宁莲母亲,马鸿雁母亲等人正在叙话。
考虑到实际情况,滁州军新出军律中,身在金陵的滁州军将官,把总及以上的将官都可以将家眷移来,分给宅院。
至于郭宁莲几个月前生的儿子,取名许乾,现在就在薛氏怀中抱着。
待郭宁莲坐定后,薛氏问起一事:“我的女儿去讲武堂也有个把月了,也不知道在里面过得苦不苦,唉,也没个消息传来。”
马鸿雁是闲不住的人,听说许行坤创建了讲武堂,执意进去深造。
讲武堂就是正规化并且扩建后的军校。
早在去年的时候,讲武堂己经设立,专门培养军官,各军官子弟同样要送入内中学习。军校有严格规定,实行半封闭似教育,等闲不得出来,外人也不得随便进去。
马鸿雁虽是许行坤内子,却也不得例外,同样要实行严格的教习与训练。有一次薛氏思念女儿,偷偷将马鸿雁接回来几天,马鸿雁当即被许行坤严厉喝斥一顿,好是一番责罚。
此事后,薛氏再不敢提女儿之事,许丞相都如此,别的军官再是挂念,同样只得遵守军校纪律。
郭宁莲虽然也非常牵挂马鸿雁,但她是个事事以许行坤为中心的女子,许行坤说怎么样她就怎么样。
听薛氏这样说,她说道:“妹妹毕竟是相公内子,谁敢在里面给她脸色?婆婆不必担忧。”
马绮韵抱着女儿,嗞的一声笑:“姐姐,你太宠我们的许丞相了。”
薛氏看看天色,说道:“就快午时,他还没下班吗?等着他吃饭呢。”
他不用说,当然是许行坤,却也是许行坤“发明”的,在许行坤体系中,引以潮流。
郭宁莲道:“相公可能是为了灾荒之事忧心,我去看过那些灾民,真是可怜。”
马绮韵说道:“姐姐,下午还要去吗?我陪你一起去。”
郭宁莲劝说道:“妹妹,你待寓闺中,不好随意走动的。”
马绮韵不以为然,说姐姐都能进演武堂学习,自己出去走动走动,又算得什么?
薛氏叹道:“这一场接一场的灾祸,什么时候才是头。”
……
“出兵之事,迫在眉睫,年后五日,我滁州军便出兵!”
花了半年,许行坤总算将金陵等地消化了个大概,如今想来,应该不会再出现什么状况了。
丞相府议事大堂内,当许行坤说出这番话时,在场各将都兴奋起来。
对于出战,滁州军向来积极,人人都想出战,选拔哪些将领出战,许行坤还在考虑。
此外还有许多民政需要处理,许行坤招集幕府各员商议,主要便是方才薛氏说的事情。
是啊,灾荒,一场大规模的灾荒又席卷中原,从十月份起,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各地就没有下过雨,斗米数千钱,百姓削树皮木屑杂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为食,一望村落,树皮剥尽,饿尸遍地。
大旱后是蔽天而下的飞蝗,所集之处,禾苗与芦苇全尽。
祸不单行,北方大旱,南方又大水。
今年五月,苏州等地昼夜倾盆大雨,洪水汹涌,屋宇倾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