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权色生香 > 第二百零四章 劝进

第二百零四章 劝进

    第二百零四章 劝进 (第1/3页)

李天骄还欲再劝,却被许行坤摆了摆手制止了。

    吴大用有才他知道,但他许行坤也不是最开始一将难求的时候了,比起才华,他现在更看重那人的人品,而吴大用,却不知道能否过关。

    在不知道吴大用人品如何之前,他当然不会大用他。

    正在许行坤越李天骄讨论要事之际,门外陆伟带着一大批文武官员捧着劝进表来见许行坤了。

    这些家伙甫一见面便跪了一地,苦口婆心,情恳意切,劝说许行坤称帝。

    但许行坤却出奇地冷漠,像听一桩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

    陆伟说金陵向来有帝王之气,当今更应在主公身上。

    许行坤沉吟半晌,最后淡淡道:“此时不是称帝的时机。”

    吴大维一听急了,他说称帝有称帝的好处。称帝便可名正言顺地号令四方,也使人感到这是有别于腐朽元朝的,人们有个奔头。

    许行坤摇摇头鉴定道:“我意已决,不要再提此事。过去马子仪想称滁州王,我劝他不要做这种事,今天想来,这话仍未过时,不称王,不显山不露水,称了王就招风,就是元朝和各路诸候的打击目标,找个水深的地方藏拙,是最好的办法。”

    吴大维却道:“这么考虑也对,不过,各有各的好处。”

    “我朝太祖起于微末,全凭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最后方得大统,现在想来,也颇有借鉴意义。”

    许行坤口中的太祖,自然不是元太祖,而是明太祖许行坤。

    若真要较起真来,许行坤与许行坤有很多相似之处。

    李天骄默不作声,直到此时才插嘴道:“话虽如此,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不想称帝,有些事情丞相还得再三考虑。”

    听到连许行坤手下第一智囊李天骄都这么说,几个人终于不再劝进,纷纷止住了话头。

    许行坤点点头,道:“没错,都给我听好了,即日起,撤走奴隶市场的正规军,让民间自发组织起一个奴隶买卖联盟,不得派遣官员干扰此事,但若有自愿致仕官员,可前往联盟担任主事人,任期三年,三年满后可视其功劳调回原部升迁。”

    既然不称帝了,很多事情也不能做得那么明目张胆了,总得有个遮掩,令大家脸上都过得去。

    ……

    这天晚上,许行坤翻来覆去睡不安稳。他很兴奋,了尘大师的才智和学问是无与伦比的,这次能碰到他简直是上苍赐予机会,若是能得了尘大师辅佐,想必自己做出的决定能更加正确。。

    许行坤想要留住了尘大师,即使不能长伴左右,只要他在鸡鸣寺,总好朝夕请教。

    许行坤天不亮就爬了起来,准备去迎接了尘长老进城来,哪怕跪三天三夜,一定恳请他不要再天下云游。

    许行坤带着卤簿、仪仗,隆重地来到山门前迎接了尘长老。

    但一个知客僧出来挡驾,说了尘大师已知今日施主来迎他入城,他昨夜便走了。

    “到哪里去了?”许行坤瞪了眼那个知客僧。

    只见那知客僧浑身一颤,道:“这却不好说了,佛门弟子四海云游,没有定准。他行前留下一封信给施主。”说罢双手奉上。

    许行坤看过信,交给李天骄看。在这封信里,了尘大师向许行坤推荐了一人,此人名叫刘廉字伟正,了尘称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如能得到他辅佐,等于刘邦得了张良,刘备得了诸葛亮。他并且允诺,见到刘廉时会代为说项,因为他们有师生之缘。在了尘大师未入空门前,这刘廉曾经负笈从师,跟着了尘做过几年学问。

    李天骄看了信,也颇为惊喜,他没想到刘廉是了尘的学生,只听他惊奇道:“刘廉这人的大名我早听过,在江南也是颇有名声的一代大儒,若是丞相能得他辅佐,旁的不说,单说江南一隅,定有无数读书种子前来投奔丞相。”

    李天骄说这话时很平静,但话里话外的推崇之意任谁都能听得出来,许行坤很少听见文李天骄这样推举别人,毕竟文人相轻,任谁也不会服气自己不如别人。

    许行坤认真审视着他的脸,问:“怪事,这刘廉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怎么你如此推崇他?”

    李天骄谦虚道:“十个李天骄抵不住一个刘廉。”他说的很真诚。

    “怕不是真话吧?”许行坤还是半信半疑,便直截了当地发问。

    李天骄说,为国选贤,就要去掉妒嫉之心。现胡俞正在浙江,可令他去寻访刘廉,既然了尘大师有话,他必会来的。

    “况且我年事已高,还不知能辅佐丞相几年,既如此,何必再如此在意那区区名声?”

    许行坤听到这话笑了:“但凭这番话,先生已经胜过天下无数人!”

    至于李天骄所说令胡俞去请刘廉,许行坤想了想不免摇头,胡俞做这种事,怕未必胜任,弄不好倒得罪了人家,过一段他倒想去一趟浙江,他该亲自去请,才算恭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