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绝顶长天 > 序章

序章

    序章 (第3/3页)

了。他的意思是当初魔教入侵中原,乃是这鬼隐九奇在背后暗中推波助澜。而且不久后鬼隐九奇中还会有人前来出云山意图不轨。倘若真如师父所言,江湖上真有鬼隐九奇这种势力存在,那楚先生的提醒便果真非同小可了。”

    道人微微颔首,忽然说道:“若非数十年前我便已经知晓他们的存在,否则一年前中原三教连同九大门派,还有其他无数武林高手与大光明教那一战,我为何只派邯之你与其他弟子下山,而我却独守出云山呢?”

    齐邯之闻言一惊,正欲开口,道人却又忽然轻叹道:“我原以为这一代的人不会碰到他们,但人算不如天算,终究还是让我们遇上了。”

    齐邯之沉吟片刻,终于还是问出了心中疑惑:“所以,就算一年前魔教教主如何魔威通神,师父也没有贸然下山出手,原来竟是在防备那鬼隐九奇么?”

    道人沉吟不语,许久后才轻轻点头,却又随即摇头,缓缓说道:“是,却也不是。其中缘由日后再说。”他慢慢转过身来,看着齐邯之,神色郑重地说道:“此事非同小可,却也不能对外声张,就算门中弟子也不可多问。从明日起,找个合适的缘由,出云山禁止香客游人上山,山中弟子加强戒备,没有我的吩咐,不可松懈大意。”

    “是,弟子遵命。”齐邯之首次见到道人那般慎重的神色,躬身应命。道人又补充道:“还有,从今晚起,把小叶子的住所搬到我院里,我要亲自督促他练功。至于门中之事,就交给你料理了。”

    齐邯之心头一沉,忙领命道:“弟子明白。”

    道人轻轻挥了挥手,齐邯之会意,转身离开石亭下山而去。

    道人缓步走到山顶边缘,他眼帘微微垂下,静静地看着山下的人间烟火。

    “一波方平,又一波再起……,”道人满是无奈感慨的话音在夕阳的余晖中响起又随风消散,“可若是一直平静,又如何能称为江湖呢?”

    没有人回答。

    天际的如血残阳终于尽数隐没于山峦之后,天地赫然一黯。

    天地失色,风起而云涌。

    ————————————

    这一年是大魏庆德四年的秋天。

    时光追溯至两百六十年前,因朝廷腐败,天下大乱,襄州一“明”姓家族擅武技之人私造铠甲十八副,聚集所属相邻三百人揭竿而起,逐渐兵强马壮,他耗费十三年南征北战,逐渐从诸侯混战的乱世中脱颖而出,凝聚起了一支无可匹敌的军队,最后以强大武力踏破中原七州,终于推翻朝廷以武立国,称武帝。因他出身襄州魏郡,故而定国号为“魏”,世人亦称“武魏”。

    此时九州天下,划分为东岛、西夷、南疆、北荒与中神州五方地域。其中,中原大地的大魏王朝以中州为核心,涵盖禹、剑、宁、青、襄、楚等七州,统称中神州。这里幅员辽阔,物产丰饶,人口密集,是五方之地中最为繁华昌盛的帝国。

    除中神州外,东岛孤悬于东方汪洋之上,地域不大,却独具一格。瀚州位居西方,部族林立,支系繁杂,故谓西夷。北方凉州极远处是北荒,千里草原,穷山恶水,文明礼教未兴,农耕难以发展,堪称九州最苦寒贫瘠之所。至于襄州以南的南疆小国,因与中原大地接壤,自古以来便一直归附于中原历代王朝版图之中。

    然而,在中神州这片辽阔又富饶的土地上,无论多少强盛的朝代都挡不住由盛而衰的历史法则。如今,屹立中原快三百年的大魏王朝也同样挡不住历史的滚滚车轮。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朝廷百官与天下王侯其心各异,以致门阀纷立,各逞豪强。且中原之地多有旱涝和瘟疫之灾,无数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朝廷举措不力,因而百姓民心渐变。所谓天灾之下必有人祸,二十年间中原各地先后爆发了许多规模不一的民变,最后虽都被朝廷镇压,但这样的情况已然触及到一个王朝立足的根本,以武立国的帝国经过漫长的岁月浸洗后,也渐渐开始有风雨飘摇之象。

    而遥远的北荒,流淌着上古野蛮血统的蛮族人也察觉到了大魏王朝的动荡局势,他们隔着宁州的沉沦海和剑州的天险铁城对中原虎视眈眈,如同闻到了血腥味的饥饿野兽,正暗中磨砺着它们的利爪獠牙。

    与大魏王朝气运渐衰不同,中原武林却呈现出一片前所未有的鼎盛景象。

    自古以来,“侠以武犯禁”,江湖中人崇尚自由,不受律法约束,自有一套行事法则,常与官府抗衡,故而历代当权者皆对江湖势力与武者心存防备,打压不断,却又难以根除。然而,大魏一朝情况有所不同。大魏开国皇帝本是江湖武夫出身,在推翻前朝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原武林和各方江湖势力的大力相助。立国之后,武帝念及武林襄助之功,论功行赏,提拔众多武人进入朝廷各部,尤以禁军、刑部和边军为多。同时,武帝深知江湖本质,颁布旨意,只要武林中人不触犯朝廷律法、不影响百姓生活,便允许其存在,并默认他们的生存法则,不予刻意打压。在这种“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之下,中原武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江湖世界,大魏也成为历史上民间武风最盛的王朝。

    在这片神州大地的江湖天地里,奇人异士辈出,宗门教派林立,盛况空前。其中,“儒门”无涯山学海书院、“释门”云鼓峰雷音寺、“道门”出云山崇真剑派,三教传承悠久,底蕴深厚,在中原大地根深蒂固,执武林之牛耳。巫峡“剑宗”以剑立门,独创“飘缈”剑技,开辟剑道蹊径,独树一帜。除三教剑宗外,还有春秋阁、七尺门、英雄楼、逍遥派、朝天门、鼎剑堂、长乐帮、璇玑宫、大河帮等黑白两道势力最强的九大江湖帮派林立江湖。这些名门宗教与江湖帮派,在同一时期人才辈出,众多散人游侠也活跃其中。他们相逢同代,犹如群星竞逐,盛极一时,更犹如江湖上的颗颗明珠,共同串起了中原武林江湖的脊梁与精气神。

    就连一向与江湖保持“井水不犯河水”默契的大魏朝廷,也不得不暗中对江湖武林提高警惕,中原江湖之强盛可见一斑。

    然而,庆德三年开春,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如暴风雨般席卷了中原武林。起源于西夷之地的神秘教派“大光明教”,以传教之名,突然大举入侵中原。中原武林人士奋起抵抗,与大光明教展开了一场惨烈厮杀,整个中原江湖瞬间陷入腥风血雨之中。被中原武林视为魔教的大光明教,拥有令人战栗的可怕实力。短短半年内,魔教势力便扩张至大半座中原江湖,其强大超出了所有中原武林中人的预料。

    在这关乎尊严与存亡的危急时刻,以三教为首的中原江湖各宗门教派,以及众多散人高手,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他们摒弃正邪之别、门户之见,团结起空前强大的武林力量,投入到与魔教的血战之中。

    这场血战持续了整整一年,中原武林倾尽所有,付出了无比惨重的代价,才堪堪将魔教逼退,双方可谓两败俱伤。在最后与魔教的决战中,魔教教主展现出近乎不死不灭的恐怖力量,竟以一人之力屠杀了中原数百高手,其恐怖程度犹如神魔在世。最终,在魔教大势已去、中原群雄舍生忘死的拼死一搏下,终于将魔教教主击杀于西面边境的白马寺,魔教之祸方才得以平息。

    经此一役,魔教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数余孽逃回西夷,从此销声匿迹,不敢再踏足中原。但中原武林同样元气大伤,三教九派加上剑宗等所有辉煌一时的精锐高手,几乎全部葬送在这场大战之中,存活者寥寥无几,十不足三,惨烈至极。若非天下武道第一人、道门魁首吕真一未曾参与此战,尚留于世,如今的中原武林只怕已彻底断了脊梁。

    即便道门实力尚存,可其他教门宗派却从此人才凋零,不少门派曾经的辉煌如昙花一现,再不复往日荣光,徒留世人无尽的唏嘘感慨。

    就在魔教之祸平息不过一年后,一则极为隐秘的传闻在江湖上悄然流传,再次打破了江湖的死寂。传闻称,有人欲对道门崇真剑派图谋不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