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大年初一北风凉 寡妇婶子讲阴阳 (第2/3页)
更无法抗拒。人们在恐慌中度过每一天,对于这种无奈人们自然无法解释与求证,于是就形成了对天的神秘崇拜。对于未知的世界,人们只有求知于天,而谁有通天的本领?于是就产生了通天神的巫师,这也是人类最早的唯神崇拜。
这种********的形成正是部族酋长们需要的,最早出现的能通天的人,都是以巫师身份存在于部族中的,这些能通天的巫术之人是受人尊敬的。巫师的存在暂时解决了人们欲知未来的心理需求。人们从欲知未来发展到对神的唯神崇拜,于是赋予巫师无限的权力。有些巫师直接就是酋长本人,巫师的通天本领使巫师成为神的化身,人们信服他、敬仰他,自然巫师也要有自身的本领,有预测未来的本领,而巫师的预测是要应验的,这就要求巫师们必须形成一种预测体系,于是最古老的预测术便从此诞生了。
原始的先民对未知世界的强烈欲知追求是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当时的人类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使今天的现代人受益匪浅,我们今天的理论思想都是基于先民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现在的********都是发源于先民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了传统********,这些********的形成也离不开先民的巫术唯神论思想。
先民的唯神论思想,推化出了“命”的概念。“命”这个字的出现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无奈有关,人对自己的一生未来欲求解知,可是又如何能够知道自己未知的一生呢?先民们也无法解释,只有用“命”来定一个人的一生,从已知到未知,这就是“命”的产生。
由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强烈追求,巫师的责任变得重大,巫师们必须具备先知先觉的本领,这就要求巫师们必须先找到一种可以预测的工具,这就产生了蓍草卜卦。
蓍草卜卦产生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很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系。卜辞的发明与保存形成了后来的《周易》,易卜的产生催生了后来的命理论,也形成了今天的命运学说。
其实易卜的产生同样可以追溯到上古人类初开蒙昧之时,早期的人类对于未知的世界求解之心与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比现代人还要强烈。但当时的科学水平有限,在求知未知世界时,人类只能求天,这又与原始人类的信仰发生了关系。上古人类是有生殖崇拜的,特别是母系社会,人类对子息的产生是有神秘感的,由于对****的未知,存在****崇拜的现象。进入父系男统时期后,人类又有男根崇拜之风。这种生殖祟拜之孑遗,在现在的古庙中还可以找到。淮阳的古庙会上就能看到对生殖崇拜的遗风。
先民从生活劳动中,发现一阴一阳谓女男,一阴一阳谓地天,一阴一阳生子女,一阴一阳生风雷,一阴一阳生易卜,这就是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万象的源头思想,由此演变出很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面与反面,易卜也是如此。易卜的源发思想来源于先民的唯神崇拜,但是易卜的理论基础确是以物质元素为基础的唯物理论。
易经的原发理论基础就是一分为二,这个思想是很朴素的唯物论,这也中华民族传统思想观念中的源发理论,而这种思想的产生来源于卜爻。我们早期的先民在朦胧状态时,以蓍草求卜,自然简单而易行,一根蓍草一分为二,在这一分之中就产生了一套原始的朴素的唯物论的思想体系。这就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像一枚硬币,有反有正,而一天有白天有黑夜,而人有男有女,物有阴有阳。正如易卜的源发思想一样,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蓍草分而求卜,必然导致两个结果,一是蓍草一分为二,一是一分而中断,这就出现了偶奇之数,但是这种行为在进行中就有偶然发现的因素,因此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易卜理论无论如何发展,也逃不脱一分为二的源发理论,同样逃不脱易卜理论的偶发性。正如卜爻理论的源发思想一样,卜爻的准确性也是一分为二,哪怕是神人也逃不脱这一分为二的源宗思想。
因此在学习先民的命理学时,你我他,任何人在运用卜爻时,无论如何也逃不脱一分为二这座五指山。不然,就像台湾某易学教授讲的,你得有通神的本领。欲求知天,必从知心,这也是易卜从古代合理崇尚到现代不能顺应社会哲学的原因。
易卜早期是巫师的卜卦工具,出自先民的聪明智慧,是部族首领的权利法宝,是早期先民的上层建筑,也是后期统治者用于预测国家大事与天气的工具,从现代遗留的古代城市遗址中还可以找到四千年前古人测卜的卦台。当时卜辞掌握在统治者手中,易卜就是国家行为了。从遗存的卦台可以看出个人是没有能力建那么大的卦台的。周朝时,易卜者是专职国家公务员,是吃俸禄的,而且官品很高。
这些专职的易卜者总结前人的巫术卜辞并记录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周易》卜辞。而到周朝战国时,卜辞被几大思想家整理注释后又成为他们的思想理论用具,形成多种思想体系的易卜理论,这中间最具代表性的是儒家,形成的理论是《易经》。
在卜易产生之后,出现了五行的说法。《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的作品。从最初的一分为二的易卜理论,到之后的五行理论,都是建立在以物质为基础的唯物论的观点之上的,从而形成了以唯神论为出发点,以唯物论为理论依据的阴阳理论。但是由于命理学源于巫术,自然就脱离不了唯心论的思想观念。这就是中国命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
算命这门学问真正得以全面发展是在汉朝,之前只是巫师们的事情,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文字理论。到汉朝时,最先出现了《白虎通义》,之后有王充的《论衡》,这些文字理论的出现说明算命从早期的巫术上升到文人仕宦之间。文人墨客在为算命术探索理论依据,这就是算命术从唯神论到唯物论的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