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汉官 > 第25章:以史为鉴【4.5K】

第25章:以史为鉴【4.5K】

    第25章:以史为鉴【4.5K】 (第1/3页)

    中平二年,春正月丁丑日。

    秽貊寇乐浪,围带方,带方令魏哲率义兵灭之。

    -----------------

    这便是朝堂对此事的记载,寥寥数语,并无多少人在意。

    不过洛阳那边不当回事儿,此事在乐浪郡周边却传的沸沸扬扬。

    不少东夷部落都记住了带方令魏哲这个名字。

    虽不知道此战详情,但能全歼索卢部四千骑已然足矣说明一切问题。

    经此一遭索卢部都不能说是元气大伤了,而是直接分崩离析。

    尤其是在得知索卢虎被阵斩之后,周遭秽貊部落直接一拥而上将索卢部给瓜分的干干净净,倒是省去了魏哲不少麻烦。

    不过有一点,这些人在瓜分了索卢部的草场之后,都默契的避开带方县一带,这便是畏威而不怀德。

    一来一去,倒是让带方县周边的生存环境改善了不少。

    ……

    翌日,带方县寺。

    “子义,恭喜了。”

    当太守府的郡吏离开之后,戏志才便笑着调侃道:“今日总该请我喝一杯了吧?”

    闻听此言,太史慈顿时哈哈大笑道:“请!都请!”

    这次秽貊入寇被歼魏哲虽为首功,可太史慈的功劳也不小。

    再加上太史慈在黄巾之乱中也立下过汗马功劳。

    故这次以前后军功,太史慈终于被封为带方县尉。

    二十岁的年纪就能出任一方大县的县尉,也难怪太史慈这么高兴,太史慈之母管氏更是觉得自家儿子跟对了人。

    当然,魏哲也有封赏,尚书台选部曹将他今年的考课评为“最”。

    并且对于魏哲在带方复置“屯田六部”的请求,尚书台也予以同意。

    而这才是最让魏哲高兴的。

    话说在边郡屯田向来都是大汉朝的旧例,意图通过屯田解决边军的粮食问题,譬如光武帝时就曾经在并州边郡广为屯田。

    只是随着朝政混乱,绝大多数的边郡屯田后来都渐渐废弃了。

    比如玄菟郡、辽东郡、乐浪郡早年间也有不少屯田,可随着塞外蛮夷的日渐蚕食,最终都陆陆续续的荒废了。

    ……

    “田氏、张氏一除,明公的根基算是稳了!”

    当夜在太史慈的家宴上,戏志才忍不住如此感慨着。

    闻听此言,魏哲顿时深以为然。

    说实在的,即便魏哲自己都没想到这次的收获这么大。

    虽然他只灭了阳丘田氏、昭明张氏两家豪强,但是抄没的田亩却足足有五百三十六顷,至于粟、麦、豆、糜、苜蓿等粮草,更是足足堆满了十三个粮仓,总计估计能有十万石之多。

    要知道带方县的《垦田租簿》上也不过仅记载了七百六十八顷田亩。

    数日前魏哲下令收缴田赋时,报上来更是只有三百二十七石税粮。

    并且经过搜检,这次所获徙附、奴客、仆役,足足有七千多人。

    至于铁矿、盐田、铸坊匠所就不用说了,反正都比官营作坊强。

    简单来说,就是这次魏哲直接缴获了半个带方县,也难怪先前田文等人那么嚣张。

    正是靠着这些隐匿的人丁、田亩等物,才使得地方豪强日渐强盛。

    也就是带方偏远苦寒,要是在人烟稠密的中原郡县,稍微大一点的地方宗族就能聚集青壮数千人抵抗官府,豪族大家占田数百或千顷也是寻常事,地方势力想要解决远不像带方县这么简单。

    倘若易地而处,魏哲还真未必敢像对待阳丘田氏一样在内陆行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至少在短期之内,魏哲是不需要担心粮草问题了。

    而且如此多的生产资源,魏哲也要想办法消化掉,否则就真是暴殄天物了。

    当魏哲谈到这个话题时,戏志才亦是微微颔首。

    毕竟倘若处置不好,百姓最后恐怕还是要脱籍流亡,托庇于豪强门下。

    于是当太史慈与钟扈拼酒的时候,两人索性就在一旁讨论起如何安置。

    只见戏志才问道:“不知明公准备如何处理那七千多俘虏?”

    当着戏志才的面魏哲也不隐瞒,直言道:“田张两家门客及嫡脉族人俱入铁矿劳役十年,至于其他各房族人遣散各乡社,不得令其聚居。”

    戏志才闻言不由一惊,却是没想到魏哲如此杀伐果断。

    毕竟挖矿十年几乎与死无异,也就是说起来好听罢了。

    但是没办法,有孙策这个案例在,魏哲可不敢心慈手软。

    不过对于其他托庇于两家门下的徙附、奴客魏哲就没这么严苛了。

    只见他一边思索一边开口道:“至于其他黔首……或可令其与黄巾流民一起屯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