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汉官 > 第17章:醉论天下【4K】

第17章:醉论天下【4K】

    第17章:醉论天下【4K】 (第2/3页)

    只能说东莱郡不愧是齐国故地,颇有管仲遗风。

    次日,三山岛。

    魏哲之所以在此,皆因这三山岛是离黄县最近的一处不冻港。

    千年后的烟台港如今则在东莱郡东牟县境内,离魏哲还远着呢。

    不过这三山岛说是海中岛屿,其实离黄县就十几里水路而已,轻舟可至。

    魏哲也是来到此世之后才知道有这么一个海岛。

    至于为什么在后世名声不显,全因三山岛离大陆太近了,后经岁月流逝竟然直接与陆地相连,成为了半岛。

    对了,先秦时期海上“三神山”的传说便是因此岛而来,据传始皇帝与汉武帝都曾为求不死药来过此地。

    当然,魏哲此刻自然没心情想这些。

    只见一个锦袍鹤氅,头戴进贤冠的富态老者笑着指向一艘海舟颇为得意道:“魏君,你观此舟如何,可还使得?”

    魏哲抬眼望去,只见此船宽有两丈余,长约十丈,首尾上翘,方头平底。上立四帆、舱有两层,望之颇为臃肿笨拙。细问之后方知底层还有九处分舱,相互隔绝,各有镇舱之物。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当即不由颔首赞道:“好一艘巨船,管翁好手段!”

    听其夸赞,那富态老者显然也颇为自得,不过还是摆了摆手道:“不敢当巨船之称,听闻会稽有七帆海船,两万斛巨舟,能蹈汪洋而不覆。与之相比此船不过小舟尔。”

    魏哲闻言轻轻一笑也没接话,只是反问道:“不知此舟载重多少?”

    “寻常麦粟可装六千斛,若是载人可乘五百余。”那富态老者闻言毫不犹豫便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魏君宾客虽多,但连人带马两艘已然足矣!”

    闻听此言,魏哲不由在心里暗自点头。

    没办法,时间太赶,这已经是他能找到吨位最大的一艘船了。

    甚至这位船东管翁还是太史慈母亲管氏介绍的,否则他还不知有此船。

    也不知道这位管翁是不是看在管氏的面子,给的价格倒是颇为优惠。

    于是不过三言两语,双方便达成了交易。

    买卖谈成了,自然少不得推杯换盏一番。

    不得不说,在某些方面古今习俗那是惊人的一致。

    不过当下东莞的特产还是莞席呢,自然没有什么莞式按摩可以体验了。

    幸好管翁在三山岛有处别院,颇为雅致,便让仆役收拾了一番款待魏哲。

    推杯换盏之际,魏哲总算弄清了这位管翁为何示好。

    说来也简单,其实皆因他这个官身。

    从魏哲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已执掌一方大县来看,其必然有过人之处。

    仅凭这一点,便足以让管翁在价格上稍作让步,结个善缘。

    而管翁也差不多搞清了魏哲这带方令是怎么来的。

    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说的,随便找个太守府基本都能弄清封赏圣旨的内容。

    于是两人略微交底之后,这气氛就更融洽了。

    ……

    “魏君,你是平乱功臣,依你来看这黄巾贼日后还会再来吗?”

    做生意嘛,自然是最讨厌这种不稳定的经商环境。

    所以管翁此言也是想请教一下魏哲这类资深人士的意见。

    然而在饮了一口黍酒后魏哲却忍不住有感而发道:

    “生民安则黄巾平,但如今这世道……唉~理世不得真贤,犹治病无真药。当用人参反施甘草,如此焉能治病?”

    “嗯?此言何解?”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索性也就直言了,反正如今骂朝堂、骂天子的官员不在少数,甚至有些越骂越受世人尊敬。

    于是只见魏哲将杯中黍酒一饮而尽后便指点江山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光武之时去战攻未久。朝廷留意于武备,财用优饶。主者躬亲,故官兵常牢劲精利。然世随时变,如今贪禄之吏竞约其财用,狡猾之工复盗窃之。以至劣铁为甲,刀矛悉钝。是故边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

    说到这里,只见魏哲越发气愤的拍案怒斥道:

    “凡汉所以能制胡者,多赖铠弩之利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