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大汉底蕴 (第3/3页)
与后世枪支类似,汉弩也有诸多配件,诸如弩身、弩臂、弩纬、弩弦、弩继、弩矢、弩犊丸、弩兰、弩兰冠等等。
不过魏哲所领的乃是骑弩,并非腰引弩,故此配件要少些。
“嗖~嗖~嗖~”
片刻之后,看着箭靶上密密麻麻的弩矢,魏哲笑容那叫一个灿烂。
然而随后他又忍不住遗憾道:“可惜是骑弩,要是能多些强弩与大黄弩就好了。”
此言一出,即便是太史慈都忍不住摇了摇头:“兄长,我等俱为骑兵,便是有强弩与大黄弩也没法用啊!”
要知道在汉军之中本来就有准备的弩兵编制,属步兵材官。
其中撅张士、射士、迹射士,在南北军与郡国兵中更是均有设置。
毕竟“强弩长戟”、“坚甲利刃”向来都是汉军攻击匈奴的优势装备。
魏哲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很快便甩掉脑中的妄念安排起来。
要知道这次傅燮是按照屯骑营的标准给他们送的辎重,倘若不好好利用一番,那可真对不起傅燮的良苦用心了。
于是在接下来的数日,魏哲这支骑兵曲几乎都在操练不断。
……
在东武阳城外简单修整后,皇甫嵩本来准备领兵和朱儁汇合。
因为朱儁那边征讨南阳黄巾不利,虽然斩杀了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但黄巾余兵又推头目赵弘为帅,继续盘踞宛城。
并且由于南阳郡为天下第一大郡,人口甚至超越了并州、交州、凉州等地,单单在籍就足足有人两百四十万口。
于是随着南阳黄巾盘踞宛城的时间越久,黄巾便人众越来越多。
当初张曼成自称“神上使”时也不过才拥众数万人,可如今张曼成被斩,南阳黄巾的规模反而达到十几万人。
故此朱儁等人虽然围攻宛城,但从六月直到八月却始终不能取胜。
可以说眼下宛城战况已经陷入了僵局。
因为谁也没办法保证,杀了现在这个渠帅赵弘之后,南阳黄巾还会不会继续推举新的首领继续顽抗。
面对这样的情况,皇甫嵩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要知道他和朱儁这路汉军,其目的就是为了平定洛阳门口的兖豫黄巾。
倘若南阳黄巾不灭、宛城不复,那么天子恐怕睡觉都不安稳。
然而皇甫嵩这边开拔的军令都下达了,全军上下也都做好准备了,可等到出发的那天目标竟然忽然变了。
宛城不去,改去广宗了。
收到最新军令后,太史慈当即便忍不住疑惑道:“怎么如此朝令夕改,皇甫将军莫不是老糊涂了?”
“未必!”魏哲指了指天空道:“别忘了天子可是一直在盯着咱们。”
要知道六月份魏哲等人在阳翟追杀波才的时候,天子就已经临阵换将了一次,将北中郎将卢植槛车送京,令东中郎将董卓接管冀州战事。
如今过去也快两个月了,听说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结果围攻两月依旧不克。
洛阳天子的耐心,想必也该耗尽了。
“不会吧,这不是胡……”
说到一半,自觉失言的种扈连忙闭嘴不言。
然而魏哲与太史慈却并未说什么,因为两人心中其实也是一样的看法。
很快,魏哲便从傅南容处得知详细消息。
果不其然,董卓被要求押至廷尉受审,由左中郎将皇甫嵩代之。
当得知这个结果后,全军上下包括士卒在内心情都有些复杂。
半年之内三易其帅,冀州这片烂摊子还能收拾得了吗?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想,随着朝廷诏令一下众人还是开始北上冀州。
也幸好广宗距离东武阳并不算太远,不过二百多里。
五日后,广宗城外汉军大营。
看着前来迎接的汉军众将,傅燮身后的魏哲不由面露好奇之色。
没办法,谁让刘关张在后世的名声实在太大了呢。
也就是孙坚不在这里,否则魏蜀吴的三位创始大佬恐怕要提前聚首了。
不过眼下魏哲只好奇一件事情,那就是关羽真的长了一张红脸吗?
-----------------
参考文献:
尹湾汉简《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
李均明《尹湾汉墓出土“武库永始四年兵车器集簿”初探》
武库相关数据,主要借鉴以上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