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旧时人难登来日船 (第1/3页)
刘淮一行人刚刚过了中央朱雀大街,转过一道弯了之后,就看到了淮东大军的几名将领,还有刘锜所乘坐的那辆马车。
刘锜并没有参与今日的游街夸耀武功。
他的身体已经不允许这样做了。
虽然比当日重伤昏迷要好上许多,却依旧难以起身,所以只是在驿站的暖炉旁静静等待部下夸耀功勋,随后与部将一起,被太府寺官吏引向别试所。
“刘都统。”刘淮驱马来到马车边,向刘锜见礼。
马车中传来两声咳嗽,木窗被打开,隔着一层纱帐,刘锜苍老虚弱的声音传来:“刘大郎,有何事?”
李横刚要上前阻拦,刘汜再次拉住了他,缓缓摇头。
刘汜知道刘淮不是不知轻重之人,不会因为闲聊逗闷子就来打扰刘锜,肯定有些正事。
刘淮挥手让其余人离远一些,身边只留下李横、刘汜、王方三人,低声对着刘锜说道:“刘都统,我刚刚接到消息,金国派遣了使臣,现在就住都亭驿。”
话声刚落,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就从马车中传了出来,而一旁的李横等将领尽皆变色。
朝中竟然让刘锜与刘淮两名抗金大将为金国使节腾地方,这不仅是羞辱,更是一个重大政治信号。
这难道是又要和议了吗?
李横眉毛倒竖,扶刀拨马就要招呼亲卫去做事,刘锜苍老的声音却从马车中传了出来:“李二,给老夫站住。”
马车中的刘锜又是喘了几口粗气方才说道:“李二,老夫马上就要死了,你此番作战,功劳甚重,难道不去想来日,也不去为淮东大军的来日考虑吗?而且,刘大郎当面,你如何敢这么放肆?!”
李横在淮东大军中的身份地位与辛弃疾在靖难大军中差不多,都是在诸将不在的情况下可以独当一面的存在。
以往这层身份还有些模糊,毕竟淮东大军中还有刘汜这名刘锜的军中继承人,此时被点破,李横心中瞬间百感交集,嘴唇颤抖的说不出话来。
当然,刘锜言语中还有一层意思。
作为利害最为直接的山东义军首领,刘淮都不出头,你们着什么急?
而且这厮连不让入城的刁难都要出手,怎么会忍得了这等事情。
果然,下一刻,刘淮就直接说道:“我刚刚就直接想带人剁了那金国使臣,却又被李总管与成总管拦住,说是要大局为重。刘都统说我应该要以大局为重吗?”
刘锜喘了两口粗气方才说道:“刘大郎,要看你的大局是什么了。”
刘淮挑了挑眉毛:“刘都统这话我却是听不明白了。”
“若刘大郎心中的大局只是山东一地,那自然可以为所欲为。”刘锜缓缓说道:“但如果刘大郎心怀天下,负有远志,以天下太平为己任,当稍安勿躁,以观政局。”
刘淮啧了一声。
通过今日的连连试探,刘淮发觉这三名大将对宋国着实忠诚,刘淮嚣张跋扈便也罢了,若是真的要干涉宋国大略,尤其是事关赵构本人的事情,三名大将几乎同时产生了抗拒之心。
就算斩杀金国使者这种对这三名大将有益无害,而且毫无牵扯的事情也不行!
因为这是国家对国家的使节,哪怕要下令斩杀,那也得是赵构来下令,刘淮动手,那就是僭越!
这其中,刘锜的反应尤其剧烈。
面对刘淮十分僭越的想法,李显忠是想要武力阻止,但也就是将事情缩小到武官殴斗;成闵是想要和稀泥,连蒙带骗的糊弄过去;而刘锜的言语虽然最软,但其中的意思却是最硬的。
若是刘淮刚做出僭越之事,刘锜就要想办法将刘淮赶回山东,不让他在宋国继续厮混,到时候山东义军夹在宋金双方就准备等死吧。
放完狠话之后,见刘淮默然不语,刘锜语气也变得诚恳:“刘大郎,老夫知晓你的本事,说句心底话,若老夫在你这个年纪,有你这般的能耐,老夫的心思还要更加驳杂,志气还要更加高远,说不得也会如同曲端那厮一般,写几首歪诗之后拥兵自重。
但此时终究不是靖康建炎年间了,如今天下大势,只有大宋与金国而已,既然你不想投靠金贼,唯有与大宋同心同德而已。老夫老了,管不了以后,但还是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