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功名从来直中取(三千字) (第1/3页)
“刘大郎,令尊既然知晓了临沂空虚,那他会不会进攻临沂?”
“那是自然。”
“此番金贼退走,是不是因为令尊已经取得了一些战果?”
“八成可能。”
现在的态势很明显了,沂州金军有被忠义军与天平军两面夹击的风险,所以决定先攻破一路。
既然沂州金军放着近在家门口的忠义军不打,而跨越近百里来攻打天平军,那就说明人数较少的忠义军战力强横到沂州金军不敢保证一定得胜的程度。
如此强军,再加上敢打敢拼的将领,面对空虚的临沂,如何不能主动进攻?
这也就跟金军放弃唾手可得的胜利对上了。
时白驹捂着大腿问了个蠢问题:“那会不会是金贼诈退,引诱我军脱离营寨,再来一记回马枪呢?”
耶律兴哥直接摆手:“金贼犯不着这样,你咋不说他们举全军诈降呢?”
见两人似乎又要吵起来,辛弃疾连忙插嘴:“金贼撤退过于仓促,他们自家士气也会受到影响。再加上昨夜谁都没有休息好,咱们疲惫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还在强行行军,这么折腾上一日,咱们整军追上去,金贼就真的不一定能是我军的对手了。可见他们老家是真出事了。”
“真的要追上去吗?”有人声音颤抖的询问。
昨夜一战的确击溃了一些人的信心,让他们本能的再次对金军产生了畏惧。
“真的要追吗?”
又有人低声询问。
而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刘淮。
刘淮低头想了片刻。
他在犹豫。
这时候似乎是夺取天平军指挥权的好机会,因为耿京依旧不知所踪,而天平军经历了一场惨败后人心惶惶,却又因为刘淮之前的料事如神而起了畏服之心。
这时候出言拉拢或者直接理直气壮的开始指挥就足以建立一定权威,最起码可以拉拢到一部分人。
但代价就是必然到来的分裂。
一方面来说,这是刘淮所代表的忠义军在趁人之危,为豪杰所不齿;
另一方面来说,耿京生死未卜,他的死忠必然不会被刘淮所制。
阴狠手段对敌人用怎样都不过分,但是对盟友用,那就会有失光明正大。
可千万不要小瞧光明正大着四个字。
这四个字能决定真正豪杰到底对刘淮态度是诚心效死还是虚与委蛇。
就如同赵云对待公孙瓒与刘备的态度差别一般。
道不同者,哪怕空耗年华也要弃你而去。意气相投,哪怕千里万里也要誓死追随。
终究还是要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
而且刘淮也有信心,该是他的,终究还是他的,谁也跑不了。
想了片刻,刘淮终于下定了决心:“你们都是天平军的豪杰,我一个忠义军统制对你们下令,不应该也不合适。但我有三点建议,供你们参详。”
“第一,全力寻找耿大头领,张七郎,既然在营寨北面找不到,那么耿大头领很可能在断后之时脱力,跳到安子河中顺流而下,在山中躲避一时,现在一定要找到他来主持天平军大局。”
脸颊依旧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