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觐见天子 (第2/3页)
“谢陛下赐座。”
杨琦拱手,落座近处后才说:“经臣开导,赵基愿请朝廷策封其母裴氏,其母能为国家养育如此英才,臣以为宜封君,遣黄门慰问,以示荣宠。”
“这并不能彰显赵基功勋,其父呢?”
“回陛下,臣以为其父亦有殊才,宜征辟公府。”
杨琦简单回复,他的堂弟杨彪是太尉,可以征辟;他另一个堂弟杨众是御史中丞,主管御史台。
哪怕赵基的父亲才能平庸,只要性情不是太过于恶劣,也能从公府升迁御史台,给其父打上弘农杨氏门生故吏的深刻烙印。
刘协没想那么远,反而担心问:“如此,可会招惹诽议?”
“陛下,赵中郎之父隐匿时,时值党锢,阉竖爪牙气焰嚣张,正义之士多有逃匿。以臣观之,此忠义、刚直之人也。”
杨琦开口给赵敛身份、品行背书,刘协也就释怀,追问:“那赵中郎对本人赏赐可有要求?”
边上刘艾也关心这个问题,已经吃了这方面太多的苦,可不想因为一点点赏赐闹出变故。
赵基不要官爵的态度,反而是个异类。
哪怕出身衣冠,这种时候自然就该开口表达心意,私下将事情敲定,免得误解扩大,难以收拾。
迎着刘协目光,杨琦回答:“赵基不言此事,只是推说国家有难,朝廷不该以官爵话事。以臣之见,比之官爵,赵基更爱统兵行征讨之事。”
对于这种喜欢带兵不渴求官爵的人,刘协过去见多了。朝廷官爵若真那么有用,早就将李傕、郭汜麾下的将领策反一空,也能将李傕、郭汜哄得快快乐乐。
大概摸到了赵基的底线,刘协生出一些失望情绪,但也很快调整过来。
这应该就是吕温侯之事的恶劣影响,赵基不求官爵赏赐,就是想护着兵权。
世上又有几个人不爱高官重爵?
说到底,就是不想被动接受朝廷的调度,想要掌握自保的力量。
例如当年董卓伏诛时,吕温侯若快速兼并掌握军队,虽然会引来公卿的忌惮、猜疑。
可掌握足够军队的吕布,就不是王允几句话可以搪塞敷衍的,必须要尊重吕温侯的态度。
现在也是一样,赵基不要高官重爵,牢牢抓着虎贲,朝廷公卿议事时,谁又敢忽略赵基本人的态度?
而赵基诛杀白波诸将一系列行动,已经证明了他洞察力远超常人,勇气更是非凡,非常善于抓捕战机。
未来朝廷决策时尊重赵基,那自然可以避免王允之事复发。
刘协渐渐心安,见杨琦、刘艾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