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和小刘,在柏林 (第2/3页)
巴,又神情激动地上前:“茜茜,我是。。。我是你的偶像!”
“不对不对,我是你的粉丝!”
另一个女孩儿又好奇地抬头看了眼刘伊妃身边的男子,熟悉的那张浪荡不羁的脸颊映入眼帘,嘴里没忍住蹦出个“洗”字,又戛然而止。
“路导好!路导好!”
两个小刘的粉丝瞬间就明白,这是剧组到了德国了。
太好了!可以去求签名了!
刘伊妃温和地冲他们笑笑:“你们是来纪念拉贝先生的吗?”
“是啊!”圆脸女孩儿迫不及待地回应:“我们是柏林洪堡大学的留学生,一直关注茜茜你的动态呢!”
“自打从你们的宣传里知道拉贝先生在金陵救了很多同胞,现在很多留学生都自发地来献花、纪念。”
刘伊妃嫣然一笑,和刚刚闻听拉贝和金陵市民的互动一样,心中有一股温暖流淌,熨帖着四肢百骸。
这是对她这段时间辛苦付出的最大褒奖,也是拍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谢谢你们,要不你们先纪念拉贝先生,我们一会儿到墓园外面再签名、合影。”
偶像的体贴让两个女孩激动地不住点头,转身收敛了喜色,肃然地献花、鞠躬。
墓园外,亮明身份的神仙姐姐又吸引了几名华裔面孔凑过来,甚至还有韩国留学生。
“哦!路导!茜茜!”
“路宽导演!安宁哈噻呦!”
“怪不得最近学校里搭了个摄影棚!”
刘伊妃宠粉,拿过相机塞到青年导演手里,回头冲大家微笑:“今天你们走运了啊,天才导演亲自掌镜。”
粉丝们小小地欢呼了一阵,又偷眼瞧着这两位的互动,传说中的绯闻男女,今天现场吃瓜一番。
路老板自然没拿什么架子,拿起数码相机咔嚓咔嚓就是一顿拍,各种中心构图、三分构图、对称构图。
这年代留学生们素质都比较高,翻看着相机的照片啧啧称叹。
“不愧是世界级导演啊,这拍出来就是不一样啊!”
“废话,人家一部电影都卖好几个亿的,拍个合照还不手拿把攥!”
几位留学生也有着不做电灯泡的觉悟,喜形于色地离开了。
海外偶遇神仙姐姐,还有路老板亲手给他们拍的照片,今天这一趟怎么都算值得了。
博客网即将迎来几位幸运儿的狂欢。
中午的日头稍微暖了些,路宽瞧了眼平静许多的小刘:“吃饭去?”
“走啊。”
“想吃。。。”
突兀的电话铃响打断了路老板的询问。
“路,我是迪特科斯利克。”
“哦!主席先生,你好。”
柏林电影节主席科斯利克笑道:“可惜你还是没能接受我们的邀请,电影节闭幕了才到柏林。”
“很抱歉,拍摄日程确实非常紧张,下回一定捧场。”
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科斯利克语气里带着拳拳盛意:“路,中午共进午餐怎么样?我现在就给Borchardt餐厅打电话订座。”
“额。。。”路老板看了眼刘伊妃:“好吧,我会和Crystal一起过去,你知道她吧?”
“当然,当然。”科斯利克什么都没说,但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法蓝西大街47号的Borchardt餐厅是柏林的一间顶级餐厅,位于宪兵广场附近,是柏林名人云集的地方:
奥观海来过,妮可·基德曼、杰克尼科尔森等人都光顾过。
对于政治人物、好莱坞明星和经济界大佬,Borchardt餐厅就像一个自由进出的食堂,普通人倒很难订到座位。
不过半小时后,当科斯利克口中的招牌菜——
炸猪排配土豆和黄瓜色拉出现在路老板和小刘面前时,这对早就被大厨养刁了口舌的青年男女不约而同地轻皱眉头。
特别是刘伊妃。
本来心里就记挂了角色和戏份,无奈被坏蛋强留在柏林。
强留就算了,总算上午和拉贝后人的交流反倒有些新的启发,不算坏事。
还能跟他共度一天二人世界。
这下好了,有个秃顶的大灯泡坐在对面,还在阴冷潮湿的柏林吃着冷冰冰的沙拉。
小姑娘只感觉实在糟心。
只可惜大灯泡一点自觉都没有:“路!Crystal,我代表柏林欢迎你们!”
职业演员小刘笑靥如花第举杯:“谢谢!”
刘伊妃微微仰头,修颈秀项,线条柔美。
猩红的酒液入喉,在口腔弥散,她拿舌尖感受着甜度、温度、酸度。。。
嗯,年份不够,滋味不够醇厚。
科斯利克再添一条“罪状”!
柏林电影节主席自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欲加之罪了,笑着对路老板道:“路,我想把你这部电影带到明年的柏林。”
“时间上似乎不允许吧?”
“目前的进度,应该会在年内全球公映。”
欧洲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报名门槛,无一例外都要求是全球首映。
即参展之前,不能在其他平台、国家公开放映过,这是为了彰显电影节的权威和独特性。
当然,只要是人定的规则就有例外。
譬如《寄生虫》在戛纳参展前曾在国内有过放映。
后经曝光后,影展官方解释是小规模的媒体点映,最终斩获金棕榈。
还有老片《罗马》,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前,曾在特柳赖德电影节进行过非公开放映,最后也被判定具备评选资格。
按照路宽的规划,希望这部意义特殊的影片在2007年70周年之际上映,显然就不符合柏林的时间要求了。
科斯利克沉吟了几秒:“路,先别急着拒绝,这件事情。。。我来想办法。”
“当然,如果你能推迟上映时间,我想对大家都是好事。”
科斯利克显然也是电影圈中的权力人物。他在1979年做过汉堡市长的办公室主任,后来跳槽成为政治杂志《konkret》的记者。
1983年涉足电影资助领域,担任汉堡文化电影基金的常务董事,连续担任了近二十年的柏林影展主席。
如果说还有谁能帮路老板开个后门的话,也就是他了。
青年导演有些诧异:“主席先生,你连这部电影还没看过,怎么这么执着?”
“当然是因为你,路。”
“说实话,我对你在这样的年龄,承担这种历史厚度的电影拍摄任务感到惊讶。”
“不过这一次柏林影展,我见到了很多你的同胞,不可避免地聊起了你。”
“特别是王,他拿到了金熊,还有香江的施南声女士,梁佳辉先生。”
科斯利克感慨道:“他们都谈到了你和这部电影,我专门去网络上查找了信息,你的认真和投入。。。”
他的目光又转向刘伊妃:“还有Crystal的敬业令我感慨,我相信这会是一部伟大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和《辛德勒的名单》齐名。”
科斯利克和马可穆勒一样,都是亲中的电影节主席,在他任内中国电影的表现都颇佳。
比如今年斩获金熊的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张扬的《落叶归根》被选入“全景”单元。
以及斩获最佳短片银熊奖的陈骏霖的《美》。
小刘一双美目看向身边的男子,不知道科斯利克如此三顾茅庐,他有没有动心。
如果能在柏林走一遭斩获些奖项,应该对于电影推广是更有利的。
其实路宽心里想的是另一件事。
“主席先生,我会慎重考虑。”青年导演笑道:“不过在此之前,我想请你帮个忙。”
“请讲。”
路宽斟酌道:“这部电影的题材想必你有所了解了。”
“这次出国拍摄,会有很多预想到的困难,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冷眼和打压,日右翼余孽的骚扰和闹事。”
“路,你的意思是。。。”
路老板看了眼一脸娇俏的刘伊妃,选择实话实说:“我电影中的原型,张纯如女士,也是剧组的历史学顾问。”
“她现在本来应该出现在这里,跟我一同拜访拉贝先生的后人。”
“但她在美国的家庭受到骚扰,丈夫和孩子接到了恐吓信,这次急急忙忙地回去,就是因为幼子受到惊吓,精神状态有些不稳定。”
“哐当!”
科斯利克和路宽都看向刘伊妃,只见她脸色煞白地站起身,大衣衣摆扫倒了红酒杯。
血红色的酒液四溢,在光洁的地板上化作一滩狰狞,入目可怖。
小姑娘霎时间就泪盈于睫:“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啊!”
“你先坐下。”
路宽见她情绪不佳,选择和科斯利克简短截说:“目前根据芝加哥警方的说法,这些都是日裔的移民,因为没有明确触犯美国法律,无法定罪。”
“主席先生,我的意思是——”
“拉贝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柏林和金陵也是友好城市,现在电影在杀青、上映前就遭到这么多阻挠,我希望得到你的帮助。”
科斯利克神情凝重地点头:“我愿意提供帮助,需要我怎么做?”
“德国国内有德国和平协会和白玫瑰组织,都是历史悠久的民间协会,呼吁和平、友好,反对法西斯和军国主义。”
“我想请你代为联系,请他们给《历史的天空》剧组一些声援,像支持《辛德勒的名单》一样为金陵和张纯如发声,给我们一些舆论支持。”
“活动经费方面,剧组会妥善安排和提供。”
科斯利克点头,知道事态紧急,也不再谈电影节的事:“我在汉堡、慕尼黑市政还有一些熟人,如果剧组在这里拍戏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我。”
“你说的这两个组织我有印象,他们在电影节期间经常会游行声援一些反战影片。”
电影节主席起身:“路,等我消息。”
“非常感谢!主席先生,我答应你一定慎重考虑邀请。”路老板笑道:“无论如何,感谢你的善意和友谊。”
“呵呵,言重了。”科斯利克感慨:“拉贝的经历告诉我,中国人是值得深交的朋友,特别是你,年轻的导演先生。”
两人作别,刘伊妃这才担心地掏出电话。
“别打,我早晨刚问过。”
“暂时没什么问题,只是小孩子受到惊吓,需要时间恢复。”
小刘狠狠地一拳头锤在桌子上:“太可恶了,这群渣滓!”
周围的顾客都投来惊讶的目光,路老板先拉着小姑娘出了门。
“我想明天去美国。”
“再等等。”
路老板不置可否,带着她往餐厅附近的蒂尔加滕公园走。
这是位于柏林市中心的一座大型城市公园,地处柏林的心脏地带,从勃兰登堡门一直延伸到动物园火车站,与米特区等多个区域相邻。
林荫道两旁的橡树早已褪去了夏日的葱郁,枯黄的叶片在风中簌簌作响,仿佛无数只干枯的手在无声地抓挠着空气。
刘伊妃又化身刘小驴了:“我说,我明天想去美国。”
“小刘,这个公园美吧?我跟你讲啊,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普鲁士统治时期,曾是勃兰登堡候选人的私人狩猎场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