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学阀和财阀的雏形 (第2/3页)
头有些欲言又止,沉吟两秒才面色郁郁地跟他示意:“快去快去,迟到了挨骂事小,别再把你资格取消了就完蛋了!”
“是是是,回见了二位!”
看着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儿,三步并作两步地迈步向前,徐争半天才摇头叹气:“邀天之幸,邀天之幸。”
他也报名了。
而且是带着《疯狂的超市》(夜店)这部爆款小成本电影的成功背景,带着他在问界耕耘了两年积累的经验。
以及他自认为的,和老板的亲近关系。
都是自己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还能不捞一把吗?
没想到还真的就名落孙山了。
其实这也不要紧,路老板的权威向来是没有人敢质疑的。
你不看好我,那只能说明我还有路要走、错要改、苦要吃。
再低头耕耘就是了,总会有收获的。
问界的艺人、导演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可自从昨晚从宁皓嘴里知道郭帆这个他闻所未闻的年轻人也进入了面试名单,光头瞬间就心理失衡了!
他凭什么!?
徐争处事圆滑,精于世故,从因为《石头》跟问界结缘以来,他这两年在问界内部处了不少朋友。
这一打听,才知道郭帆根本不是什么领导孩子、名门之后,就是个普通的琼省大学毕业生。
也许是因为在《旅游卫视》某节目的剪辑水平引起了重视,被调到姜为的电视剧组工作,《历史的天空》开拍后又被老板亲自调用。
从这个角度看,徐光头面色灰败地酸上一句“邀天之幸”,也不算过分。
好友宁皓安慰他:“别多想,这两天趁着路总回京,他肯定要盘桓两天处理公司事务的,我带你去同他聊一聊。”
“哎,是得聊一聊。”徐争长吁短叹:“从《疯狂的超市》以后,我以为自己算是入了他的法眼了,可这。。。”
光头面色晦暗难明,突然警惕地四下环顾了一圈,低声对同伴说了句什么。
宁皓大骇!
——
教务会议室内,路老板生气地一拍桌面:“郭帆!什么场合你都敢迟到!?”
这是挥泪斩马谡,自己斩可以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给其他人说出话来。
郭帆跑出一头的汗,身上的白色纯棉T恤还写着《历史的天空》剧组字样,面对现场九位面试官一个鞠躬到底。
“各位老师!对不住!”
他胡茬邋遢地一抬头,看见在座还有韩、日友人,又拿在剧组学到的外语,像模像样地又是一顿“私密马赛”、“米安哈密达”、“Sorry”的联合语种自我检讨,把大家都逗得笑起来。
“显着你了?”路老板面色依旧“恚怒”:“吕克贝松导演也在这儿,你怎么不讲法语?”
郭帆一脸便秘,不好意思道:“路导,这。。。剧组没有法语翻译,我还没学会呢。。。”
“OK,OK,我可以听得懂中文现在。”吕克贝松多精明,哪儿能看不出这是谁的人。
会议室内又是一阵笑声,本身就是走过场的简单检核,大家对这个诙谐幽默的瘦高小伙很有好感。
原因无他,他的性格适合做导演。
学院派眼中的导演,是高高在上的艺术主宰,充满文人的精致和雅趣。
但只有在“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市场环境下打拼过的路宽、周星池、诺兰等人才知道,导演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对综合能力要求很高的职业。
换句话讲,导演不仅是艺术创作者,更是项目管理者、资源整合者和团队领导者。
在高度依赖协作的电影工业中,善于社交的性格往往比单纯的才华更具决定性。
郭帆就是这样的人才。
路老板稍微出手化解了他迟到的尴尬,直切正题:“郭帆,讲实话,你提交的短片在技法和镜头上还比较稚嫩。”
“是,路导,短片是我改编自自己的《花开,那一年》,我自己也认识到很多不足。”
“这一次能够入围,确实是受宠若惊,但我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请各位老师放心!”
这话说得漂亮,且该表达的意思都讲得很清楚了。
郭帆哪里不知道自己得以“走后门”的真正原因,现在不过是当面表态而已。
周星池操着一口不大熟练的普通话:“路导讲,他看重你、决定拔擢你入围的原因,是报名表问题中的一些心得。”
他翻了翻资料:“报名表中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用一句话概括你对电影导演这个角色的认知。”
周星池又看了一遍,啧啧赞叹:“大家可以也看看,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
众人低头,郭帆在这个问题后面写:
“拉投资的底线可以低,拍电影的底线一定要高。”“把自己当成项目经理一样去运营剧组,再把自己当成疯魔诗人一样去对待艺术。”
张惠军表扬:“很务实的概括,是个做事的人。”
诺兰笑道:“1998年,我通过短片《追随》结识制片人艾玛·托马斯,后来她成为我的妻子,用她的人际网络帮我进入了好莱坞。”
“郭,你的叙述可能是在讲我,我用男人一生的自由换来了拍片的机会,应该算是底线不高吧?”
众人大笑,郭帆双手合十示意无意冒犯:“其实,我这也是受到路导的启发,我是他的忠实影迷。”
未来的科幻妲己稳定输出,马屁如虹:“路导的电影我如数家珍,每一部都反复研读观看,但我最爱看的是花絮!”
“《鼓手》里他对周杰仑和刘伊妃的耳提面命,生生地把两位新人调教成了合格的角色扮演者,这非常不容易。”
“还有《小偷》里对社会底层的人性描摹、《返老还童》中历史大势和小人物爱情的光影交织。”
郭帆颇有些抑扬顿挫的意味:“当然,我最爱的还是两部运用了大量特效的《塘山》和《异域》,特别是《异域》,这是我决定进入电影行业的导火索。。。”
“停停停。。。”路老板终于听不下去这顿气势如虹的马屁了:“什么导火索,你要炸了北电还怎么的?”
“哈哈哈哈!”
朴赞郁、吕克贝松等人都听得直笑,这个年轻人挺有意思。
只有路老板知道他这是赛博妲己的天赋技能。
后世2019年小破球横空出世,叫好叫座,内地观众也顺势认识了这位科幻片导演,一些有趣的幕后故事也呼之欲出。
譬如这位郭导是如何的口才伶俐、待人真诚,才能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完成电影拍摄。
这其中,徐工机械赞助了吊机等设备和人员支持;
傲鲨公司赞助了外骨骼机器人;
探班的刘慈心见剧组太穷,自掏腰包二十万赞助改善伙食。
还有龚格尔、刘得华、吴孟达。。。
强如战狼吴劲都不知不觉间被深度捆绑,零片酬出演!
这位郭导极擅长以言语蛊惑人心,凡被魅惑者无不将金钱、资源双手奉上。
看见他,连路过的狗都得随礼200块钱!
由此得了科幻妲己、赛博妲己的美称。
但平心而论,这是草根导演的正常发展路线。
就像这一世的路老板,第一部电影也是梅燕芳“赞助”的300万,加上韩日世界杯的倍乘才凑够资金。
而他从《鼓手》开始的每一部电影都是绝对的精益求精。
无论是剧本、演员、服化道还是特效,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开过小差。
从这个意义上讲,郭帆的这句话,也是他自承的偶像路宽的真实写照。
郭帆被偶像一打岔,神色反而严肃起来:“上周我们《历史的天空》剧组开放媒体采访,我带队组织,说实话心里触动很大。”
“所有方面都不谈,仅仅是我们剧组的一颗制服纽扣、一块砖石、一份年代报纸,都和真实的历史场景别无二致。”
“内地媒体也好,外媒也罢,都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我想,这就是我给自己写的这句自我激励的认知——做电影的底线要高,不然市场和观众也会给你上课的。”
“从这方面讲,这也是我渴望进入学院的初衷,我想像路导此前提过的那样,真正投身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浪潮中去,实现我个人的理想价值,也为行业带来一些正面的贡献,谢谢!”
张惠军率先鼓掌:“好,是个有志气的,不愧是你们路院长看上的人才。”
“有机会的话,也欢迎你以后再到北电来进修。”
郭帆鞠躬感谢:“谢谢张校长。”
事实上,后世的郭帆就是电影工业化的有力支持者和践行者。
他在后世拍摄小破球时,找了二十多个北电的学生在不同部门轮岗,记录每天拍摄和管理中的错误,这是为了确立标准,引以为戒。
郭帆的面试时间最久,因为大家对这个都默认是路老板特招的学生都很好奇。
什么样的资质才配得上这位天才导演和电影工业的运营大手子这么看重?
很显然,郭帆似乎是跟他一样的人。
做人变通有底线,做事认真不含糊。
路老板做最后的总结、激励:“郭帆你是学法律出身,毕业后在《旅游卫视》做过节目剪辑、运维和媒体广宣。”
“法律思维让你逻辑严谨,运营和宣传工作也都是电影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和经验。”
“希望你尽快把薄弱的专业能力赶上来,今天就到这里吧。”
赛博妲己这才面色激动地鞠躬、退场。
士为知己者死,看他那样,走路都要带风了。
2006年9月1号,泛亚电影学院第一届开学典礼在北电正式开幕。
这也许是北电学子们印象最深的一个开学季了。
蓟门桥周边早早就站了众多交警指挥交通,本地车辆要给报备过的活动车辆让行让位。
有些没有接到问界采访许可的记者们花样百出,甚至开价到一千块要买北电学生的饭卡、学生证,好骗过保安进入学校。
合规进入的《中国电影报道》的居文沛和《心浪娱乐》的韩璐等记者,早已在北电校园中翘首以盼了。
听说今天会有很多好莱坞明星、导演捧场。
早上九点整,第一辆黑色奥迪行驶至提前铺就的红毯前,张一谋、巩莉、斯皮尔伯格联袂而至。
巩莉是《历史的天空》中程瑞芳的扮演者,其他两位导演都是奥运小组的创意人员,来捧场是题中应有之义。
2006级的北电新生今天就是最幸福的人,刚入学就能在主场看到这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