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成影帝了,系统才加载完 > 第121章 你在逗我吗?(求月票)

第121章 你在逗我吗?(求月票)

    第121章 你在逗我吗?(求月票) (第2/3页)

事。

    戚昊对照了一下自己。

    他发现自己其实能够从故事里寻找到共情的地方。

    都说他绯闻多,其实他这些年甚至连正式的女朋友都没谈过。

    怎么解释都没用。

    别人炒作和戚昊相关的绯闻,只要不是太过分,他很少会去澄清打脸。

    主要是因为,他当年成名的时候,也吃了一部分绯闻的红利。

    炒作绯闻是老田成为戚昊经纪人没多久,操作层面上搞得有些拙劣。

    然而,人家当事人并没有立刻澄清,给了戚昊消化热度和寻找资源的机会。

    不过,任由别人炒绯闻,也不是没有后果。

    那就是哪怕你遇到有好感的人,也会因此遭到质疑。

    “哎,对,这次的情感处理就非常好,其实戚昊你的嗓音还是不错的,只要经过专业的训练,能够适应很多种唱法。”

    金大洲对这次的试音效果表示满意。

    就此,六首歌全都排练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录音。

    这张迷你唱片前前后后也算是搞了两个月,时间也不短了。

    戚昊老老实实的待在录音棚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唱伤心歌。

    唱片的主角拥有《模特》般的生活,唱着《时间都去哪了》,在《老街》上流连,却找不到《此生不换》的人,不是真爱《何必在一起》,不需要《多余的解释》。

    等到他从录音棚出来,想要卖剧本的已经排队等了。

    这一次的剧本质量就好太多了。

    甚至连香江大导演王经都丢过来了一个叫《美丽密令》的剧本。

    倒不是五百万买剧本这个噱头能够让香江大佬们侧目,主要是香江市场不行,王经已经混内娱很久了。

    而且戚昊曾经参演过他和麦子善联合执导的《黑白森林》。

    王经的剧本,戚昊当然看不上。

    因为根本没可能拿奖。

    王经混了这么多年,只在1999年提名了过一次金马最佳剧本。

    新一轮的剧本收到后,进行筛选,觉得还不错的戚昊就亲自联系一下,如果对方方便的话就出来吃个饭。

    来了就是客,不管收不收剧本,吃顿饭聊聊天,不仅能够拓展人脉关系,也能让他从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

    最终,戚昊锁定了一个关于东北下岗工人的剧本——《钢的琴》。

    编剧张艋见到戚昊的时候,脸色并不怎么好看。

    他总觉得自己像一个卖儿卖女的穷苦人家,而戚昊就像是一个脑满肠肥的地主老财。

    他不是职业编剧。

    毕业于中戏舞台美术系,被分配到辽宁电视台担任舞美设计总监,参与编剧春晚“忽悠”系列小品的最后一部《功夫》,还有另外一个小品《说事儿》。

    2007年执导个人第一部电影《耳朵大有福》,从而开启了个人的导演生涯,他则凭借该片获得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奖。

    戚昊想要的就是他得的这个奖。

    就这个奖,价值两亿!

    “张老师,快请坐!”

    戚昊丝毫不在意对方的臭脸,很热情的拉着对方坐到位子上。

    你娶别人的媳妇,人家老公脸臭点很正常。

    “谢谢。”张艋坐下来。

    戚昊引领话题,主要是聊了一下《耳朵大有福》。

    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只要看一遍电影,就能记得分毫不差。

    而且他顺便还背了几十篇比较经典的影评分析。

    这在张艋看来,戚昊最起码把他的《耳朵大有福》看了十遍以上。

    这样的人,你让他怎么反感的起来啊。

    “唉,你知道《耳朵大有福》花了多少钱拍出来的吗?”

    张艋铁岭的,很快就和戚昊唠上了。

    “肯定要三百万吧?”

    戚昊其实一清二楚,但是该装糊涂的时候必须要装糊涂啊。

    “三百万,前前后后加一起花了三百万。”

    张艋用手比划了一下。

    “哥你太厉害了,这样的质量,居然只花了三百万。”

    戚昊往高了说,就是为了捧一下。

    “可是老弟,它票房只有一百五十万。”

    张艋是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