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十章 众朕盈朝

第十章 众朕盈朝

    第十章 众朕盈朝 (第1/3页)

    奉天殿内,朱祁镇高坐主位之上,下方群臣百官站列。

    昨天半夜,武清侯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軏以及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忽然闯入南宫,将他迎入奉天殿内。

    他们秘密行事,虽然也不算太秘密,几十个人拿攻城锤把南宫的城墙给砸开,然后跑到东华门外开始叫门。

    把大门叫开后众人带着朱祁镇过文华殿、文渊阁,浩浩荡荡跑到了奉天殿里坐龙椅。

    全程没有一个侍卫去报告朱祁钰,也没有任何人阻拦。

    如入无人之境。

    最逆天的是,这么大张旗鼓地复辟,百官一点风声都听不到,直到早上百官上朝的时候才发现上面坐的不是朱祁钰而是朱祁镇。

    这只能说明一点,皇宫里没有百官的眼线,也没有朱祁钰这个皇帝的眼线,更没有人保护皇帝.

    卫士们如保.

    但事情尘埃落定之后,皇宫的侍卫们就仿佛都活了过来。

    在朱祁镇的命令下,封锁各皇宫大门,十二卫全城戒严巡逻,防止有忠心朱祁钰的将领士兵搞事。

    古代皇权至上。

    在这个皇权所代表的朝代尚未结束之前,那么最高的那个位置,就有无数人拥戴。

    而朱祁镇现在则在几十个人的拥戴下,又重新坐到了那个位置上。

    复辟过程宛如儿戏。

    可事就是这么个事,群臣们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下,谁让他出现在了这个地方,坐在了那把龙椅上呢?

    奉天殿里安静得像是能听到所有人粗重的呼吸声音。

    朱祁镇扫视下方,喝道:“来人。”

    下方持金瓜锤的武士们对视一眼,最终还是无奈地上前。

    之前朱祁镇进奉天殿的时候闹出过一阵风波。

    武士们本想拿锤子锤了石亨、曹吉祥、张軏、徐有贞、杨善和王骥这几个货,被朱祁镇呵斥。

    在那种情况下,也没有人敢上去锤朱祁镇,毕竟成济这样的蠢货千百年来只出现一个。

    有前车之鉴,其余人不是傻子。

    再加上朱祁钰自己身体不好,儿子也死了,没有子孙后代,怪得了谁呢?

    所以他们跟文武百官一样,也只能重新奉迎朱祁镇。

    随着朱祁镇一声招呼,武士们冲出来,朱祁镇指着下方的于谦怒喝道:“给朕把于谦、王文下狱。”

    “是!”

    武士们冲过来把于谦和王文抓走。

    于谦站在人群当中,四下扫视,每个人都与他目光避开,不与他对视。

    他惨笑起来。

    虽说他是北京保卫战的英雄,是他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

    但他为人刚正,经常对事不对人,得罪了太多同僚。

    礼部尚书王直等人认为朱祁钰非嫡长子,名不正言不顺,若朱祁镇回来,应该还政于朱祁镇。

    于谦反对,认为朱祁钰既然已经是皇帝,那么就具备了合法性,不该退位,从而与以王直为首的守旧派大臣出现分歧。

    北京保卫战后,石亨觉得自己功劳不如于谦,却被封为世侯,有些不好意思,便想向于谦示好,就上书朱祁钰,请求封于谦的儿子于冕为侯。

    结果于谦在朝堂上义正言辞拒绝,并当众指责石亨,以至于让石亨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让他由恩成怨。

    其余陈循、高谷、萧铉、商辂等人虽在北京保卫战中与于谦立场一样,反对南迁,但过了那么久,大家都各自有政见立场不同,因而慢慢疏远。

    甚至连他保举的居庸关守将罗通都上书弹劾他。

    可以说,到了此时此刻,八年过去,不管是于谦自己太刚正导致得罪同僚,还是政见立场不合导致失去大家的支持。

    在北京保卫战中,于谦的那种朝臣领袖的效果和作用,在夺门之变后就已经荡然无存。

    面对朱祁镇上位之后的报复,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为他说话。

    “笑,让他笑,给朕掌嘴!”

    见于谦惨笑,朱祁镇恼羞成怒,厉声呵斥。

    “啪啪啪啪!”

    几个武士还算佩服于谦,并没有下重手,只是听着声音很响亮。

    便在这个时候,奉天殿外忽然涌来大批人马。

    外面值守的武士非常纳闷,其余人依旧站好,负责奉天殿附近安保的金吾右卫指挥同知姚忠看到了一大群熟人。

    姚忠他爹姚堂是朱高炽时期的金吾卫指挥同知,姚堂于正统年间病逝,他袭父职。

    所以姚忠认识朱高炽,也认识朱瞻基。

    此刻见到二人以穿着龙袍,跟在另外两个穿龙袍的人身后,一时间瞪大了眼睛,满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