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六章 未来世界一个个去

第六章 未来世界一个个去

    第六章 未来世界一个个去 (第2/3页)

力,勾结地方官府、豪强欺压百姓,别说参与人员,连家属都不一定保得住。

    在这种情况下,老朱不退位,就起到的是定海神针的作用,威望与号召力惊人。

    此刻书房内,老朱快速批阅着发上来的折子。

    这些基本上都是地方锦衣卫、大理寺以及当地官府衙门审核过的,上级部门也确认过。

    其中或许存在极少数冤假错案,但大部分判决肯定没什么问题。

    大理寺、督察院以及锦衣卫都已经审查过,差不多就是老朱一签字,就有很多人被砍掉脑袋。

    正在这个时候,朱标走了进来。

    他手里拿着一些公文,来到朱元璋身边说道:“父亲。”

    “嗯。”

    朱元璋点点头,放下手中的毛笔道:“怎么了?”

    “这是去年的统计数据。”

    朱标把公文放下来道:“各部完成了前年我交代的规划内容及数据统计,今天交上来了,拿给父亲看看。”

    “哦?”

    朱元璋接过来开始翻看起来。

    古代社会其实就有数据统计,起源于秦朝,发扬于汉朝。

    在汉代基层统计人员叫计吏,各州府负责这方面的数据统计官吏叫上计掾。

    司马懿和邓艾未发迹之前,都做过这个职务。

    到了宋朝时期,甚至专门设立过类似于后世统计部这样的部门,名字叫总计局,只是三司也有统计职能,职能相叠于是仅存在一年就被撤销。

    但古代统计数据比较粗粝,只统计人口、土地、粮食、仓库、赋税、治安、邢狱等情况,对于其余数据统计较少。

    现在新时代了,就得又统计钢铁产量,纺织产量,工人数量,农业人口,GDP等等。

    为此朱棣新设立总计部,以此统筹全国数据,观察情况。

    当然。

    肯定要本土化。

    如GDP、GNP、NDP、GNI等等统计术语,统计方式以及计算方式与后世一样,但名称必须要换成大明的名称。

    今年已经是洪武十七年,老朱与现代接触的第五年。

    前三年可以说是打底。

    朱云峰和季赫从现代农来大批良种、化肥、农药,让大明产生了一次农业革命,解放了大量生产力。

    接着又从现代弄来了大量发电设备,包括水力、火力设施。

    还有各种现代技术。

    如蒸汽机技术、炼钢技术、纺织技术、缝纫技术等等。

    在过去的三年时间,大明开始消化这些技术,并且建设大量钢铁厂、纺织厂,甚至今年年初大明第一家自行车厂也正式挂牌成立。

    这标志着大明已经开始能够自主产钢铁,自主产纺织品,自主造自行车、蒸汽火车、蒸汽轮船等等。

    而朱标今年设定的目标是攻克造桥技术,比如詹天佑的“气压沉箱法”,配合现代机器,造大桥的桥墩,如此建造现代化钢筋水泥大桥。

    除此之外,就是鼓励民间商业发展,通过现代技术,投入研发自主生产水力发电机,以满足各地的工业需求。

    虽然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都是以蒸汽动力。

    但电动力是未来趋势,把资源和技术投入到电动力当中,或许短时间内没有成果,可长远来看却是利在千秋。

    当然。

    依靠现代技术和设备优势,也不可能没有成果。

    事实上皇庄的加工厂通过发电机原理及设计图,几天就能弄出一个小型发电机来。

    问题的难度在于量产。

    一个合格的水力发电机不算变压器和涡轮机,需要十多个大型零件,数百个精密小零件。

    皇庄遇到的跟AK一个问题,精密零件可以冲压打磨,但无法做到量产,制造效率会比较慢,可能一个月都不一定产出一台大型水力发电机组。

    哪怕可以制造19世纪初代水力发电机,可那种发电机的效率又不能和现代发电机比,因而想迅速搞定水力发电并不容易。

    不过火力发电机倒是简单,原理就是蒸汽机,朱标打算先搞火力发电,再提升水力发电技术。

    而在去年的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