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五十五章 《难波京条约》,提刀上洛

第五十五章 《难波京条约》,提刀上洛

    第五十五章 《难波京条约》,提刀上洛 (第2/3页)

    不过倒也正常。

    古代信息封闭,日本虽然面积不大,可最东北的出羽与最西南的萨摩直线距离都有一千三百多公里,实际距离差不多两千公里。

    明军是从南方的海岸线一路杀过去,北面以及内陆地区都没有见识过明军的强大,只听说过一些传闻。

    传闻这种东西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没有亲眼见到的情况下,他们自然不认为明军真的是一个个天兵天将,反而觉得这是个推翻室町幕府的机会。

    下克上的传统便是起源于镰仓幕府时期,发扬于室町幕府时期,流行于战国、江户乃至于近代。

    室町幕府南征北讨,打服了很多地方大名。

    但面服心不服的大名多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便是美浓守护土岐赖康。

    土岐赖康就是向后小松天皇他爸射箭的土岐赖远的侄子,因为土岐赖远没有子嗣,他继承了美浓国守护。

    当年土岐赖远就是被足利义满他爹的幕府所杀,因此双方有血仇。

    在得知足利义满投靠大明之后,顿时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振臂一呼,提刀上洛。

    他甚至学曹操搞了个天皇手诏,假传诏书,邀请天下大名共讨明军以及足利义满,匡扶日本国。

    一时间响应者云集。

    除了被杀得胆寒的西南沿海岸十多个藩国没有响应以外,几乎整个日本的大名守护全都积极参与,带齐人马,前往美浓会盟。

    事实上即便是那些被杀得胆寒的藩国当中,也有一些不怕死的武士阶层带上刀剑出发了。

    小日子人民族性格极端矛盾,《菊与刀》中说他们“既温文尔雅又残忍暴虐,谦虚谨慎与鲁莽自大并存,驯服本分与桀骜反叛并存,保守自恋与崇洋媚外并存,自卑不安与野心勃勃并存。”

    很多武士哪怕见识过明军强横,但大明的出现几乎打击了整个武士阶层。如果足利义满幕府完全接受明军的条件,那么他们以后将成为矿奴,再也不能作威作福。

    这对于武士阶层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所以得知天下大名要集结人马,讨伐明军,自然也是群起响应,纷纷前往。

    很快。

    到了大明洪武十六年二月二十四日,无数武士在各大名、家主的带领下,抵达了越前国的松原,对平安京虎视眈眈。

    室町幕府时期,日本人口约数百万左右,到战国初期,约七百万,到战国后期,约有一千二百万。

    这是因为南宋与日本交流频繁,传入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与先进农具过来,包括两熟的占城稻,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所以哪怕上层狗脑子都打出来,人口却不降反增。

    然而战国时期,各地大名却宛如村斗,人口明明这么多,一场大战几百人,几千人。出现上万人的大战都是屈指可数,只有关原合战才有二十万人参加。

    究其原因,在于日本内部过于混乱。

    地方势力可不是一国大名守护说了算,藩国内部还有很多世家大族,瓜分这个藩国的人口和兵力。

    如此日本明明有几百万人,可60多个令制国,每个令制国内部又有几家甚至十多个家族争权夺利,再加上地方大名守护,势力就更加分散。

    每个家族与大名守护能拥有的人口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拥有的兵力自然也就几百人。

    能有几千士兵都是日本最顶级的势力了。

    而土岐氏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他们家不仅是美浓守护,同时占据着尾张和伊势三个藩国,实力非常强大。

    因此过几年后,足利义满将土岐氏视为眼中钉,通过各种手段分化、打压,最后出兵击败了土岐赖康,瓦解了他的势力。

    此刻越前国的松原城外,随着土岐赖康振臂一呼,在短短的半个月内,聚集了超过五十来个大名守护,四百多个家族家督,其余武家更是不胜枚举。

    粗略估计,至少来了十多万人。

    甚至不止是地方势力,连足利义满的亲信将领都背叛了他,比如大内氏家督大内义弘,曾是足利义满手下猛将。

    还有远江守护今川了俊,之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