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五十一章 东进!东进!东进!

第五十一章 东进!东进!东进!

    第五十一章 东进!东进!东进! (第3/3页)

业生产,就是非农业人口。

    同时重新登记人口,制定户籍政策。

    朱标从现代购入大量拍立得照相机、朔封机和小型打印机,让户部人员前往全国各县,制作身份证。

    大明第一批身份证是纸质件。

    先用手写登记户籍资料,然后在打印机里扫描,打印出来,再拍张照片,贴在身份证上,接着用朔封机过塑一下,就成了一张比后世二代身份证大一倍的证件。

    制作其实不麻烦。

    因为现代科技下,这种照相机、朔封机和打印机体型都很小,一只手就能拿着走,用的也都是电池,多带点电池就行。

    关键在于登记很麻烦,人口少又分散。

    但再麻烦也得做。

    在户部的主持下,全国各县、州府衙门今年首要任务,就是做户籍身份登记。

    而除了这些以外,朱标还鼓励生育、发展商业、打击地主,不允许任何奴仆佃户行为,签的一切卖身契作废,改为雇佣和同。

    并且改革法律,下达《刑法》《民法》《劳动法》《经济法》等数十部法律。

    这些法律自然不是直接照抄照搬,而是将现代法律挪移过来之后,由大明刑部进行研究讨论,进行古代化与符合目前国情的变革。

    经过长达两年的研究制定,陆陆续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也是让各县衙门对于各种问题处理有法可依,有迹可循。

    如此多管齐下,大量佃户从地主阶级手中解放出来,劳动力迅速充沛,也能多开垦田地,或者多搞一些国家级工程,进行快速的现代化建设。

    到下半年的时候,朱标又以优厚条件,吸引了五千户河北、燕云等地百姓,迁徙至东北定居,建立大量的伐木工厂。

    他甚至带了一万多把电锯,以及几台小功率的水利发电机亲临沈阳,鼓励百姓对东北开荒。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大明下半年制定了第一条铁路规划。

    从沈阳到北平再到南京。

    有现代技术的情况下,蒸汽机其实根本不算什么技术难题,铁路建设也完全不成问题。

    朱标如果想动的话,去年就可以直接开始建铁路了。

    但却拖到了今年,就在于铁路的路线规划、车站建设、无线电台搭建以及一些小细节方面的考量。

    毕竟他们只有技术,没有相关的铁路建设工人,自然需要谨慎一点。

    不过铺铁轨本身也不是什么技术活,把握好轨道距离就行,因此在做了充足准备之后,朱标就正式于下半年启动铁路建设。

    到了洪武十五年九月,朱标从沈阳回来。

    正是晚秋,南方的气温却还是那么热,暖阳高照,这一日在金陵西北的草鞋峡江岸边,南京造船厂内,一件喜讯传入皇宫。

    铁甲舰造出来了。

    得知这个消息,朱标第一时间跑到现代把正在家里打游戏的朱云峰季赫朱棣三人叫了过来一起去看。

    一行人匆匆赶到南京造船厂,监造的带领下,来到了江岸内湖处。

    这是人工开挖的一个湖泊,与外面的长江相连,平时都用于试验新船只的建造。

    此刻在湖泊上停着一艘长四十多米,宽十米的高大铁甲舰。

    它的整体外形狰狞,由钢板焊接而成,没有后世海军那种高射舰炮,攻击方式主要由两侧船舱的炮口来放置火炮。

    发动机是季赫从网上买来的货船发动机,用的是柴油,朱云峰可以搞到柴油提炼设备,但我国却不产石油,因此船舱内必须存放大量从现代搞来的柴油才能远航。

    但即便缺点再多,这也是大明第一艘铁甲舰。

    朱标、朱棣、朱云峰、季赫四个人抬起头看着这艘高大的军舰,季赫忽然说道:“你们知道草鞋峡是什么地方吗?”

    他们三个人其实知道,因为去现代南京的时候去过,但朱标还是装作不知道地问道:“是什么地方?”

    “是草鞋峡大屠杀地,小鬼子在这儿杀了5.7万中国人。”

    季赫说道。

    “那就让大明的军舰从这里出发,驶向东海!”

    朱棣平静地说道。

    该东进了。

    日本欠大明的债,也该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