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三十六章 50岁,正是打拼的时候

第三十六章 50岁,正是打拼的时候

    第三十六章 50岁,正是打拼的时候 (第1/3页)

    洪武十四年新年刚过,大明南京城内还满是爆竹与烟火的气息。

    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不比平日里冷清。

    古代社会不像现代社会交通方便,即便是外迁进的城里,那也变成了南京本地人。

    想回到家乡拜年探亲是别指望了,整个家乡都被迁到南京。

    所以平日里怎么样,过年依旧怎么样。

    甚至因为这些年金陵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而比往日热闹了许多。

    街头巷尾大量摊贩,百姓当中的手工业从事者将自己做的编织品、陶瓷品、打造品等商品拿出来售卖。

    一些达官贵人的家属、奴仆会把这些东西买回去,普通百姓手里有钱也会添些物件。

    如此促进消费、就业,增加商业繁荣——虽然朱云峰觉得,就目前南京城这点贸易量,估计都比不上他们蓝沙镇的贸易量。

    但对于眼下百废待兴,正处于建设阶段的大明王朝来说,已经算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

    等明年粮食爆发性增长,商业也会迎来爆发性增长。

    这都是朱标的政绩。

    可惜的是朱标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多,把大明经营得红红火火,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地。

    结果现在就被老朱摘了桃子。

    自己要去现代一趟,看看病,再去旅个游之类,未来大明至少一两个月恐怕都要处于老朱的魔爪之下。

    朱标有些不甘心。

    这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搞来的施政权,胡惟庸案可是他一手包办,铲除了淮西文官集团,为父亲加强皇权换来的权力。

    就这么让出去不说。

    他都不敢想象要是中间出了什么别的意外,老朱会不会趁他不在的时候,突然暴起再制造几起大案出来。

    要是等他回来一看,郭桓案、空印案、蓝玉案全爆发了,那就有乐子了。

    不过也没办法。

    一来他确实需要去那边做个检查,再不济也得打些常见疫苗,防止疾病。

    二是也该到了马皇后去复查脑子里的肿瘤的时候。

    因此他只能接受。

    当然。

    现代世界还处于新年休假期间,全国生产、上班都还没恢复,因而定在了大年初六走。

    这段时间就刚好交接一下权力,把政务交接工作都转移给老朱。

    而朱云峰那边,老爸老妈终于回来了。

    大年初三,老爸老妈从长沙回来,抵达了朱云峰位于蓝沙镇的别墅。

    这座别墅就坐落在镇西北角的平原上,从去年朱云峰出资修建的新桥过蓝沙河,对面就是上尚峰山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朱云峰不仅修了桥,还出资给镇里的道路也都修整了一番,一来是方便自家的工厂卡车出入运货,二来也是给家乡做点贡献。

    上午十一点钟的时候,一辆劳斯莱斯古斯特徐徐开入小镇。

    不管是年前还是年后的小镇,都是车水马龙,交通相当拥堵,整条街道全是汽车和人流,特别是镇子最大的超市家乐福门口,可以说人山人海。

    当黑色的古斯特开进镇子的时候,顿时引起不知道多少人的目光。

    特别是看到车标是两个叠在一起R,以及上面的小金人的时候,不管男女,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都好五六年没回来了,没想到家里现在这么热闹。”

    陈玉霞看着前面的车流,慢慢地松动油门,以一个龟速往前面行走。

    朱长青双手抱头倚靠在副驾驶,闭眼歇息道:“过年嘛。”

    “儿子都不知道怎么样了,找了女朋友没有。”

    “他现在比我们有钱,让他自己好好选,你也别催他。”

    “知道。”

    陈玉霞说完后,忽然睁大了眼睛,把车窗打开,对外面路过的一辆电动车喊了句:“刘主任。”

    电动车上是个六十岁左右男人,听到声音扭过头一看,惊讶道:“玉霞,长青。”

    朱长青睁开眼睛看过去,笑着打招呼道:“老刘,好久不见啊。”

    “回来了也不打个电话?”

    刘主任笑容满面。

    他以前是农村信用社主任。

    九十年代朱长青做为第一批从镇子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打算下海经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