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勉励与训斥藩王 (第2/3页)
护当地民生,不可有不法之事,若是在当地看到官员苛责百姓,也当禀报你四哥处置,你且宽心,有我在,再无人迫害尔等。”
“谢父皇。”
朱橚一时间觉得有了依靠,心情也好了几分。
天知道当初朱允炆派人来抓他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那般地跌入谷底,只觉得命运不公。
“下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
朱橚就带着家眷离开。
接着便是老六朱桢。
朱元璋早上还见过小时候的他,现在等朱桢上来后,看到一个40岁上下,满脸沧桑的中年人走来,下跪磕头道:“孩儿见过父皇,母后。”
“嗯,老六,你在荆楚做得很好,贤明有加,不愧为吾子。”
对于老六,朱元璋还是很喜欢。
毕竟朱桢是出了名的贤王,名声上也仅次于蜀秀才朱椿,在老朱家一半都是畜生的情况下,作为另一半的优秀子孙,当然给他狠狠长脸。
朱桢高兴道:“谢父皇夸奖。”
“好好在荆楚经营,当勤勉战事、农事,多推行教化。”
“是。”
“下去吧。”
朱元璋对他勉力了一番。
很快。
当老七朱榑上来的时候,朱元璋脸就拉得老长了。
跟画像里的鞋拔子脸都快差不多。
他生的儿子就两个极端,一半是优秀子孙,另外一半是畜生子孙。
如果说蜀王朱椿和楚王朱桢是优秀子孙的代表,那么朱榑就是畜生子孙的代表人物之一。
虽然没有位列明初四大恶人当中,但也差不了多少,恶名也就仅次于秦王朱樉、鲁王朱檀、代王朱桂和伊王朱。
所以朱元璋老不高兴了。
等朱榑三步并作两步来到朱元璋和马皇后身前问安的时候,就严厉呵斥道:“你这恶子为父在时就装作贤明,等为父一死便暴露本性,骄纵不法,凶狡暴戾,莫不是以为朕死了,就无人能管教你了吗?”
朱榑大惊失色,忙不迭磕头道:“父皇,儿臣知错了,儿臣知错了,请父皇宽恕,请父皇宽恕。”
“宽恕?”
朱元璋站起身,指着他怒斥道:“被你害得家破人亡的百姓谁来宽恕他们?被你杀死的无辜者又有谁来宽恕他们。”
朱榑瑟瑟发抖,跪在地上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身后他的妻儿亦是害怕不已。
马皇后见此,拉住朱元璋道:“好了,新年大吉之日,便不要再这般雷霆怒火。”
“哼,朱桢。”
朱元璋喊了一句。
朱桢忙不迭一路小跑上来道:“父皇。”
“将他废为庶民,圈禁宗人府,由其长子袭爵。”
朱元璋甩袖道:“你这宗正也当负起职责,各地诸王若有不法,你当与老四商议,严厉处置!不可徇私枉顾。”
“是。”
朱桢无奈地应了一句。
这宗正可是个得罪人的活,虽然没什么实权,但老朱这一句话,就给了宗人府监察各地藩王的权力。
他以后得忙死。
朱榑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哭丧着脸,面如死灰道:“孩儿领旨。”
没被迁去云南就不错了,朱橚干的坏事比他少得多,就是误杀了个校尉,占用了一些驿站资源就被贬去云南,他至少长子能袭爵,这一脉没被废掉。
“下去,别在这儿碍朕的眼。”
朱元璋坐回了位置,一想到接下来还有一半畜生儿子要处置,就觉得有点心堵得慌。
不过等下一个上来的人出现后,心情又好了点。
因为到公元1402年12月底的时候,老八朱梓,老九朱杞,老十朱檀都已经死了。
所以下一个上来的是老十一朱椿。
朱椿是著名的贤王,很喜欢读书看经史文章,去了巴蜀后,不仅勤劳爱民,能打仗平定蛮夷叛乱,还在蜀中推行文风教化,提倡教育。
这导致他的名声非常好,没有干过任何坏事,给老朱狠狠地长脸。
见他上来,老朱笑眯眯地道:“朕的蜀秀才来了。”
朱椿带着家眷上来,恭恭敬敬地撩开下摆跪地道:“孩儿参见父皇,母后,祝父皇母后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嗯,不错。”
老朱笑容满面道:“起来吧。”
“谢父皇,谢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