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十八章 风吹稻花香

第十八章 风吹稻花香

    第十八章 风吹稻花香 (第2/3页)

    “其实也无所谓的,现在银币供应少,百姓肯定当稀罕物,等你们在这边大量收购金银,用银子制造银币,产量上来了,价格自然也会下去。”

    季赫插嘴说道。

    朱云峰想了想道:“那老祖宗那边的比例也该提一提了吧,设备都给你们了,你们自己能自己造了,我这边可就没利润了。”

    “放心。”

    朱标笑道:“这段时间我们已经用银币收购了很多金子,其实父亲说是给你们一个比例,就是怕你们一下子拿得太多,有了钱后对大明的事不放在心上才有限制。但对于我来说,都是一家人,父亲赏赐功勋和藩王都几百两黄金的赏赐,何况是你我之间?届时我做主,你们想拿多少都可以。”

    ‘感动。’

    朱云峰和季赫对视一眼,心里暖暖的。

    果然。

    真诚才是必杀技。

    老朱那个人心思太深沉了,而且猜疑心重,对朱云峰和季赫表面上很好,实际上事事都防着。

    相比于朱元璋,朱标确实是个能干大事的人,不仅为人正直,手段不弱,而且明白怎么才能收买人心,让人死心塌地。

    如果说朱元璋走的是霸道路线的话,那朱标就是走王道路线。

    或许在乱世当中,霸道比王道更有用,曹操和刘备的事情就早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但如今天下太平,王道才是正道!

    “走了,干活去。”

    吃完了饭,朱云峰把碗筷扔到端来的木盘上,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其实他已经很有钱了。

    不提每个月从洪武朝弄来的金子,一顿操作之后,每个月利润能有两千万左右。

    单说永乐朝大朱棣那,他就薅了四亿多羊毛过来。

    而且这对两个世界都是好事。

    现代社会黄金属于战略资源,各国都非常需要黄金储备。

    朱云峰弄黄金过来,不仅能提高我国黄金储备量,同时把大量的工业品弄到大明,还解决了销量问题。

    加上自己农田、工厂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在一通买买,又是修工厂,又是修水电站后,光今年他们县的GDP就提升了一大截。

    永乐朝那边能极大提高粮食产量,洪武朝这边则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还有了一定基础工业。

    真真切切地做到了合作共赢的地步。

    而朱云峰在中间来回倒腾,目前存款还有三个多亿,名下各类资产也非常多,已经算是个大富豪了。

    不过对于他来说,钱不钱的已经无所谓了,最重要的是满足感。

    看着自己祖宗打下的江山在一天天变好,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裕强大,在心里也有种成就。

    这都是朕打下来的江山啊。

    朱云峰站在山坡上,远眺西南方向,沃野千里的良田金黄灿灿。

    更远的地方今年又开拓出了上万亩,种下了很多玉米、土豆、红薯、花生,甚至还有辣椒。

    现代高产农作物已经在大明生根发芽,大明的明天很美好。

    下午时分,众人把最后一台机器组装好。

    工坊位于皇庄的东面,距离秦淮河大概一里地。

    因为秦淮河偶尔会涨水,万一有洪水把工坊淹没了就不好。

    所以基础用水就只是挖了一条水渠过来,再装个过滤器,差不多能满足工厂用水。

    毕竟就是个小作坊。

    此刻工坊用的是铁皮搭建起来,周围都是铁架子,地面铺了水泥,从外面接电线进来,电闸放在了门口附近。

    外面大量侍卫保护,里面则有十多个工匠,都是从城里的武器工坊招募过来的匠人。

    朱元璋现在的南京城什么东西都多,就是缺普通市民。

    其他的官员、士兵、工匠都有。

    事实上目前的南京城基本也没有任何商业以及居住意义。

    打下来后老朱就把原住民迁徙走了,这些年好不容易又搞了些居民出来,一个胡惟庸案又是流放又是屠杀。

    如今胡惟庸案波及倒没那么广,但也没有到明朝后期吸引大量人口进来的时候。

    因而普通市民人数还是远少于特殊职业。

    这些工匠原本负责的是南京以及周边城池内外几十万大军的武器制造,朱标从中找出了手艺最好的师傅。

    “马上就要开工了,现在心情怎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