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十二章 五权分立,加强集权

第十二章 五权分立,加强集权

    第十二章 五权分立,加强集权 (第2/3页)

才涨到1500万。可见这个时候的北方凋零有多严重,称千里无鸡鸣也不为过。

    “其实就是按照太祖爷的意愿,把藩王往北方封,并且让他们从南方带大量人口粮食前往,封赏他们大量田地,让他们开垦荒田。”

    朱云峰说道:“一个亲王封个三四万亩,带个几千上万人,但田不归属于他,而是归属于王府。亲王没有处理自己田地的权力,由王府机构管理,大部分田地收入归耕作的百姓,其中十分之一作为王府开支,再抽取十分之一为税,但这笔税不入国库,而是进入皇室内帑,之后内帑进行投资,赚到的利润由各亲王出资的比例进行分红。”

    大朱棣眉头一皱,一听这个方案就不靠谱。

    他说道:“你是想利用藩王让北方民生迅速恢复吧,想法是很好,可你有没有想过。不提眼下北方需要修建大量水利设施才能开垦荒地,即便是成功了,那王府才是主事,其中贪腐该如何解决?且这内帑进行何种投资?所谓官不与民争利,特别是皇室参与民间经营,这权势很容易逼迫到百姓,届时又该如何是好?”

    “你想的是对的,但我可没说这是个长久政策。”

    朱云峰笑道:“说直白点就是宗室目前就是给他们的子孙后代挣块封地和福利,顺便帮助北方快速恢复生产,同时也可以在北方驻兵防备蒙古。明代经济情况比宋代差很多,然而现在正是开海禁的好机会。而且皇室的投资可不是投资进什么普通商业,而是钢铁行业,贪腐的问题就更好解决,扩大十三道御史职责范围,与当地官府进行共同查账监督。”

    “我都被你说糊涂了。”

    大朱棣一头雾水。

    朱云峰随后解释了一下。

    简单来说,朱云峰这个宗室政策其实是个几十年内的临时政策。

    先把藩王全都往北方分封,迅速恢复北方民生和生产力,并且跟蒙古打仗对峙。

    接着利用产出作为启动资金,投资钢铁行业,搞第一次工业革命。

    等北方民生恢复,第一次工业革命搞起来之后,藩王在国内的利用价值就榨干了,开始往国外分封。

    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明估计已经处于火器加铁甲舰时代,不说称霸全球,在亚洲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对手。

    南洋、澳大利亚、东南亚,乃至朝鲜日本,多的是地方去。

    以后宗室全往海外塞,每往海外分封一个藩王,就带一批汉人过去扎根,估计一百年之内,整个亚洲全是大明的地盘。

    如果说朱云峰是魂穿古代,这就有点做梦了。

    除非是理工科,且掌握权力和资源,能够迅速把完善的蒸汽机造出来,不然至少几十年内就别想。

    但朱云峰有穿梭门啊。

    蒸汽机都不用,可劲送发电机组过来就行,电动力可比蒸汽机动力简单实惠得多。

    直接学我国建设工业初期,跳过蒸汽机炼钢时代,进入电气化炼钢时代,各种技术和操作方式,也都能送来。

    可以说除了实操人才以外,什么设备技术都有,只要培养出一批熟练工人,那么大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速度会非常快,绝对不会超过五年。

    到时候宗室有了去处,不留在国内,随便他们在国外折腾,基本上就能彻底解决宗室藩王的问题。

    当然。

    这套说辞肯定要换成他们会送来能操纵雷电驱使力量的仙器。

    听到朱云峰他们会送来仙器让大明钢铁产量一跃增加百倍千倍万倍,又是惊掉大朱棣下巴。

    不得不说。

    至少在认知这方面,不管是让粮食产量翻三四倍,还是那种操纵雷电,以及让大明钢铁产量翻几千几万倍的东西,都可以说是神仙手段。

    哪怕大朱棣再如何心中怀疑,胸有城府,在这样恐怖的生产力面前,也会打消任何疑虑。

    毕竟在古人看来,这已经是神迹了。

    看到大朱棣惊讶的表情,朱云峰心里忽然想起如果那种喷气背包飞行器能买到,那就真能成仙了。

    可惜那种玩意儿不仅飞行高度很低,只能离地几米,而且根本买不到。

    唯一能买到的飞行器叫做动力伞,还是降落伞的一种,身后挂个风扇发动机,可以长时间待在天空续航飞行。

    朱云峰他们县城就经常能看到有人在天上飞来飞去,用于做商家广告推广。

    “如果真能像你说的那样,或许确实能解决藩王弊端。”

    大朱棣想了想。

    “把藩王往海外赶,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除此之外,文官也得分权,以此防止他们做大共同对抗皇帝。”

    “哦?说说看。”

    “文官掌握的其实是行政权、财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审判权、监督权,可以说除了军权都被他们控制,把他们放在一个系统里,很容易造成他们势力庞大,所以古时候就多会分权,但最多就是把监督权拿出来放在御史台,行政权审判权和立法权都握在他们手里。”

    朱云峰说道:“要想解决这个弊端,就得把行政权单独拿出来,由内阁统领六部,内阁向皇帝负责,各部门实施本方向和专业的政策实施,然后司法权和审判权单独成立一个部门,监督权、财政权再成立一个部门,并且职责细分,由上层至县,则可以极大避免贪腐、滥用职权等行为,还能让文官集团无法团结,因为大家都不是一个系统。”

    这就是五权分立了,把行政、财政、司法、监督以及军队各安排一个独立系统,每个系统只单独向皇帝负责,而互不统属。

    皇帝是国家元首,内阁首辅是国家总理。

    内阁负责的是国家治理以及发展改革,财政负责每年各方预算,司法和监督就不用多说。

    这样由于财政部门要向皇帝负责,那么其它各个部门想要批准财政预算,就必须皇帝首肯,从这个方面就极大地加强了皇帝对其它部门的掌控。

    但这个制度也有弊端,那就是皇权会史无前例地大。

    因为以前的文官集团把持着行政财政司法监督等等,除军权外什么都控制,就意味着以文官集团为代表的相权力量很强。

    而细分之后,相权遭到了分权,最终财政预算权又捏在皇帝手里,各部门就得看皇帝的脸色行事。

    而皇权变大了会怎么样呢?

    当然是遇到强的君主,国家就强。遇到弱的君主,国家就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