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十章 太祖说,要有光!

第十章 太祖说,要有光!

    第十章 太祖说,要有光! (第2/3页)

诧异,询问他老爸是开什么公司的,这么有钱没地方烧。

    朱云峰说他家是给某军工集团提供一种复合型材料的,因为是独家专利,只能从他们公司采购,算是垄断了这种材料,所以家里很有钱。

    见此冯教授迅速转移话题,问朱云峰想不想出国留学,在国外找乐子可比在国内找乐子来得舒服。

    “妈的,这怕不止是个公知,还是个间谍,想把我引到国外去套出材料配方。”

    朱云峰骂了一句。

    “这得举报吧。”

    “没有证据啊。”

    “不需要证据,只是怀疑也可以打。”

    季赫严肃说道:“这个东西是国家严厉打击的事,你举报后国家会立即严查。”

    “那行。”

    朱云峰随即以之前就已经留过学而拒绝,然后边打举报电话边看微信。

    那边冯教授果然不死心,还劝他去留个硕士博士。

    为了防止对方起疑心,朱云峰不得不虚与委蛇,用各种话来暂时搪塞应付着。

    整个下午,朱云峰要一边应付冯教授,一边研究其他教授的政治体系规划,弄得相当忙碌。

    但两天后,冯教授的热情就消失了。

    不是他放弃了,而是国家给朱云峰打电话,感谢他的举报。

    这家伙果然是日本外务省资助对象,一边在网上偷偷写文章鼓吹日本和西方,一边私下接触一些人员,往国外泄露重要机密。

    只是他的主要目的是当公知,泄露的机密不算特别多,因此朱云峰的奖金没有五十万,只有六万块。

    可即便如此,朱云峰也很高兴。

    钱多不多无所谓,主要是现实生活当中第一次抓到间谍,还是很有成就感。

    不过这个小插曲也没有持续太久。

    几天后,朱云峰就从一干教授设计的政治思路当中,重新规划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决定搞五权分立!

    教授们的思路虽然已经搞到了极致,但他们却少了一样要素,那就是朱云峰可以从现代送物资过去。

    永乐年间的国力已经恢复了不少,如果跟洪武年一样,送肥料、种子、农药过去,迎来的农业革命速度可能比洪武年还快。

    恰好今年下半年云峰公司扩大生产规模,在蓝沙镇、吉祥镇、松溪镇三镇的三角地带再次租入大量农田。

    总计达到了两万多亩,进行亏本经营。

    为此光购入的种子农药化肥就足够近十万亩,这几天一直在轰隆隆地拉货,几十吨几十吨地往仓库送,要不是仓库足够大,现在都快堆满了。

    六月下旬,傍晚时分,尚峰山花鸟啼鸣,晚霞映照了半边天际。

    朱家坪朱云峰家旁边的仓库内,机器不断运转。

    平时卸货朱云峰都是在群里吆喝一声,喊周围亲戚过来,给他们工钱让他们帮忙搬运,这样也能惠及乡邻。

    但运东西过去就不行了。

    石碑不仅要充电,还只能一次一次地运,非常麻烦。

    “不行了,累瘫了。”

    永乐朝的地宫内,季赫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气。

    他们这次给大朱棣准备了三万亩的农药化肥种子用度,总计八十多吨的东西。

    虽然运到地窖和地宫只需要传输带,但送到大明的地宫后,还得把东西搬着摆好,不然地宫根本摆不下。

    此刻地宫内诸多种子、化肥袋摆得整整齐齐,农药箱和农药也已经堆积如山,整个地宫就只剩下一个极小的通道能够通往外面。

    这还是大朱棣临时派工部的人迅速挖掘、修建,搞了好几天,建出了一个比洪武朝地宫还要大数倍的地下殿宇这才能放下。

    不然他们还得往外搬到广场上。

    “妈的,自己装的逼,含泪也得装完,走吧。”

    朱云峰也擦了擦汗,有点欲哭无泪。

    谁让自己非得给自己找事做呢?

    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批物资估计能从大朱棣那换个一吨黄金应该没什么问题。

    要从千万富翁一跃变成亿万富翁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三人从地宫上来,外面已经漆黑一片。

    偌大的乾清宫广场死寂一般没有任何灯光、声音,只能远远地看到两侧月华门、日精门口点着莹莹灯火。

    朱棣手里拿着一个关上的LED灯。

    这玩意儿也叫亚明塔吊灯,功率为6000W,通常是用在晚上足球场、建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