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七十一章 胡惟庸就这?

第七十一章 胡惟庸就这?

    第七十一章 胡惟庸就这? (第1/3页)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下旬,临近年关,金陵城中总算是稍稍热闹了一点。

    附近江宁、上元等县郊外的村民百姓也要进城购置点年货。

    最近朝廷忽然下旨在城南郊招募百姓开荒土地,正是农闲的时候,不少劳动力踊跃报名,很快开垦出五千亩田土。

    农田开垦出来后,太子圈定这里为大明皇庄。

    皇庄引秦淮河水灌溉,位置便在金陵城东南,差不多在后世南京江宁区以北,一眼看去,沃野千里。

    可惜明初战乱,很多地方无人打理,水利设施损坏,以至于荒废的耕地很多。

    不过也正是明初战乱,导致国内蛋糕重新洗牌,原本的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缓解,地主阶级尚未成型,让国家能够顺利进入生产阶段。

    此刻太子没有动用城里的军队免费帮忙开垦土地,而是雇佣百姓,也能让百姓们过个稍微舒服一点的年。

    金陵城中张灯结彩。

    据闻这次太子要热热闹闹地办一次新年庆典,为正身患重病的陛下祈福。

    不仅购置了大量烟花,还请了一些歌舞、打火花等表演,届时将在南城各个街道巡回演出,让金陵百姓充满了期待。

    清晨时分,天色还未亮,在寒冷的冬风当中,一驾驾马车徐徐停在了宫门口,等着午门打开。

    这是太子监国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开早朝,很多官员甚至都不太习惯。

    无数根火把点燃,照亮了宫门。

    前段时间漫天的飞雪停了,但天气依旧冰寒,宫门外地面的积雪尚未化去,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

    百官们个个打着哈欠,近一个多月是他们最舒服的时候。

    以前陛下在时,稍有不慎,要么被罢黜,要么被杀,像礼部因为占城使者的事件就从尚书到侍郎没剩下几人。

    现在不仅不用担心忽然就被免官或者被杀的问题,还能清晨不上朝,到辰时才去各个衙门办公。

    这般惬意的日子,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很快午门外聚集了大量官员,众人三三两两与相熟的人站一起,直到胡惟庸马车来时,顷刻间泾渭分明。

    就看到胡惟庸一下马车,三百多名需要上朝的文官有七成以上都向着他的方向涌去。

    一个个凑在他身边说着各种恭维的话。

    “丞相旦夕安寝,朝夕安居,为天下庶黎操劳辛苦了。”

    “是啊,今国家大事,皆需丞相承担,古之诸葛亮亦是如此。”

    “陛下重病,太子年幼,还需要丞相多多担待。”

    “诶,都是为了朝廷效力,为陛下和太子效力,诸位就别说这些话了。”

    胡惟庸下车后嘴上虽然说着场面话,但脸上的表情却并没有那般诚惶诚恐,反倒十分轻松,仿佛理所当然。

    不远处武将勋贵集团站在一起,另外还有少部分文官,约数十人聚在一个角落。

    如果站在午门上方的宫墙上往下看的话,就会看到宫外除了极少数单薄的个人以外,九成以上的文武官员都自动呈现出三方势力。

    势力最大的自然是以胡惟庸为首的集团。

    他们通过淮西籍乡党互相举荐而来,加上其他地方官员投靠,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体。

    其次则是以李文忠为首的武将勋贵集团。

    他们与文官不允许有交集,早朝列班次的时候也要各自分开,私底下更不许接触,独立于朝政之外。

    最后则是浙东集团的残余势力。

    以前刘伯温等人在的时候,浙东集团虽然处于劣势,但人数也不少,至少百余之众,勉强能与胡惟庸势力分庭抗礼。

    可如今随着刘伯温等人病逝,很多浙东集团的官员遭到胡惟庸罢黜,势力早就大不如前。

    其中职位最高的竟然只是刑部侍郎钱唐以及翰林院编修吴沉。

    本来新任礼部尚书张筹也应该是浙东集团的人,他是无锡人,以前跟宋濂一起定制过宫廷礼仪,与浙东集团关系很好。

    但史书记载他颇善附会,当上礼部尚书之后就对胡惟庸颇为巴结,目前虽然并非胡惟庸集团核心人员,却也已经与浙东集团走远。

    所以现在浙东集团可以说是小猫两三只。

    除了钱唐以外,其余人基本都在五品以下,即便是上早朝,位置也极为靠后。

    “咚咚咚!”

    宫门上宦官重重地敲响了大钟。

    午门缓缓打开。

    两侧侍卫让开道路,百官随即列好排序,自午门入宫,过金水桥,至奉天门,随即步入了奉天殿外广场。

    只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刻奉天门殿外广场下,不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