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5章 圣君在朝

第95章 圣君在朝

    第95章 圣君在朝 (第2/3页)

!”

    “是。”王观低头应下,而后快步向外走去。

    毕竟是大魏中枢,即使是在夜晚,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王观就将黄权档案带了回来。

    “放在这吧。”董昭一边写着书信,一边头也没抬的问道:“邺城那边可有通报?新设的营州,哪一处还缺两千石?”

    王观想了一想:“营州四郡之中,陛下点了散骑侍郎杜务伯做辽东太守,乐浪、带方两郡全郡归顺,皆由原本的太守继任,还未更换。玄菟郡选了旧时的高句丽令,唤作陈宁陈元礼的一人。”

    董昭皱眉:“营州竟无空缺?其余边郡呢?”

    王观道:“新设的昌黎郡还未有任命!”

    “那就昌黎郡。”董昭微微颔首,在空着的文书中又补上了几个字,认真看了一遍后,将毛笔放下,起身朝着王观说道:

    “左边这封,伟台替我发给颍川郡中。中间这封发给赵俨,右边这封替我发给陛下。”

    董昭完全没有避着王观的意思,王观上前大略看了几眼,大惊失色道:“董公,何至于此啊!不过一郡之内的些许小事,董公何至告老归乡?”

    桌案上摆着的三封文书,一封是让董胄自行向黄权请罪、请黄权罢自己之官的家信。另一封是给襄阳赵俨的回信。而最右一封,则是董昭向皇帝乞骸骨归乡,并以儿子在颍川无能为由,举荐其往新设的昌黎郡任太守,为陛下在北境幽州戍边!

    董昭道:“伟台,你现在四十余岁为枢密左监,不可谓不重用了。但你做过太守、做过尚书郎,对朝中政争之事却没经历过多少。借着这个机会,老夫今日就教一教你。”

    王观虽然不懂董昭什么意思,还是点头应下,自己又搬了个椅子坐到董昭身侧。

    “董公请说,属下洗耳恭听。”

    董昭捋须道:“所谓政争,争来争去,争得就是陛下的心意。圣明天子在朝,与桓、灵那般的昏庸天子在朝,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争法。”

    王观接话道:“当今乃是圣天子在朝。”

    董昭颔首:“灵帝之时,老夫就已经举孝廉为官了。四十年前,老夫当时还在河北,就被袁绍任命为钜鹿太守。世事争端,老夫看过太多太多了。”

    “昏庸天子当朝,想要政争,就要媚上恩下,结党营私。”董昭朝王观瞥了一眼:“你别纳闷,就算是名臣贤臣,也少不得弄这些手段保存有用之身的。”

    王观小声应道:“还是要看世道的。”

    董昭继续说道:“而当下乃是圣明天子,要争的就是圣意,构陷罪名这种手段是用不上的。臣子孰轻孰重,陛下心中自会有杆秤来算。老夫要与黄权相争,明面上只能用这种办法。”

    明面上?那暗地里呢?王观认真听着,却并未问出口。

    董昭没说,王观也没问。不过此前提起的心,这下终于安稳了些。

    虽然这封上表可能导致的结果,比直接弹劾黄权可能还大。但总归是没直接弹劾,那在表面上就好遮掩一些。

    至于黄权会怎么样,谁又关心呢?

    ……

    边地的传讯确实慢了些,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