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人心多面 (第1/3页)
诸葛亮话一出口,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瞬间涌入到了李严的心头。
有忿怒,有不解,也有怨恨。
更多的却是失望。
先帝崩殂不过七年,我这位托孤辅臣,竟这般被你轻易排挤出朝堂之外了?
还贬为庶人?
那我这数十年累积之功,又有何用?
李严胸膛一阵起伏,竟也逆势而上,昂首怒目与诸葛亮对视了几瞬,而后转身看向刘禅:
“陛下有诏,臣不敢不应。可臣在接诏之前,却还有几句肺腑之语,要与陛下一一阐明。为臣数十载,还请陛下思及旧时苦劳,准臣之请!”
“事已至此,岂能容你在此继续妄语?”
诸葛亮眯眼看向李严,而后又向前两步,将手中一直攥着的诏书朝着李严一递,正色道:“旨意在此,李严速速接旨!”
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谁还看不出来?陛下岂会以这点事情贬斥于我,定然是诸葛亮所为。
李严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看刘禅没有明确表态,当即拱手朝着刘禅说道:
“陛下,臣虽言语有失,可毕竟是先帝托孤二人之一,臣自领贬官也就是了,何以降罪至庶人?臣与诸葛亮同为辅政之臣,位居大汉卫将军,却被他这丞相一言而斥!诸葛亮这般权重,政事又悉数归于相府,专断如此,此人与曹孟德有何区别?臣数十载功劳……”
李严涨红了脸,自顾自说得飞快,好似现在不说以后便再也没机会了一般。
身处皇宫,诸葛亮也不可能亲自上手失了臣节,也不能真的‘专断’到话都不让李严去说。只束手站在侧边,用冷峻而又带着惋惜的目光看着李严。
“李卿且住。”
李严还在说话,刘禅又加大音量重复了一遍:“李卿且住!”
“遵旨。”李严抿了抿嘴唇,躬身一礼,而后闭口不言。
刘禅缓缓说道:“朕弱冠之时继位,至今已经七年有余,汉室如今居于益州一隅,宫中、府中、国中之事,朕虽说看不透彻尽详,六、七分总是有的。”
“李卿,你可知大汉眼下、以及将来何事最为首要?”
李严沉默片刻,本欲说些什么,最终还是摇头不答。
“最为首要的乃是北伐!”刘禅语气依旧平和:“都说朕是大汉天子,可大汉天子应居之地乃是洛阳,而非成都!能领着大汉王师北伐的,眼下只有相父一人。”
“李卿能带将兵十万率众北伐吗?能兴邦富民主持大政吗?”
李严很想说自己也能。可这样的话题既然问出口,就没给他任何正面回应的余地。李严也只好顺着刘禅的话头,俯身下拜:“臣惭愧。”
刘禅点头:“汉室兴盛乃是定数,当此北伐决断之时,举国上下须勠力同心,不应有变。李卿今年年方五旬,顺行正道必承福报,此乃世间至理。”
“楚臣屈完屡遭贬抑终能复起,汉韩安国勤勉用事死灰复燃。李卿先好好反省,暂时居于成都休养一阵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