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102章 调度敌军

第102章 调度敌军

    第102章 调度敌军 (第1/3页)

    曹休还能怎么看?

    按照皇帝和司马懿的言语,显然是他们几人在路上就将此事安排的七七八八了。

    这显然和曹休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

    曹休一个多月以来,一直在筹划此战。按照曹休自己的想法,濡须打下来并不容易,最多围困就好。

    如若围困濡须,至少需要三万人左右。曹休本来以为扬州只能汇聚八、九万人。若是三万人打濡须,五、六万人去皖城方向打孙权,基本也是够的。

    东吴水战为长、陆战为短。魏国步骑五、六万众,不说以一敌三,打个八、九万吴兵至少是没问题的。

    曹休是这样想的。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皇帝和朝廷从各处征调到扬州的兵力越来越多,最后甚至达到了十六万人。

    十六万人的仗,和八万人的仗能算一回事吗?

    局势越来越超过曹休的掌控了,而且根据皇帝和司马懿的言语,显然是要在无强口屯重兵。一边向西南打皖城、一边向东北打濡须。

    濡须是这么好打的吗?武帝曹操四渡巢湖无功而返、曹仁甚至打完濡须后就死了,若濡须这么容易就能被打下来,那曹操和曹仁早就打下来了!

    世间之事,总是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更难。

    曹操打不下来濡须、曹仁也打不下来濡须。

    曹休的大半军事生涯,几乎都是跟在曹操这种名将的麾下进攻。以至于曹休已经思维定式一般,以曹操之能都打不下来,我曹休又何德何能可以打下濡须呢?

    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

    曹休颇为为难的说道:“陛下,臣还是认为不要打濡须为好。濡须坞临水而建,极难攻下。若分重兵前往濡须处,臣恐怕会影响皖城战局。”

    曹休其实已经非常委婉的说出了反对意见。显然,曹休是认为只打皖城为好。

    听闻曹休之语,曹睿笑着摇了摇头。

    曹睿说道:“大司马不要误会,是否分兵、分兵多少,朕还需要再与诸位商定。”

    “朕且问一句,若吴兵以十万众临皖城,我军在皖城方向与吴兵作战,胜率如何?”

    曹休想了想答道:“臣以为和吴兵作战,胜负之说不在于兵力多寡,而在于离河流的远近。”

    曹睿眼光看向司马懿,和司马懿对视了一眼之后,又继续看下曹休。其实先前曹睿和司马懿、刘晔等人讨论吴兵战绩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吴兵作战的情况和离河流的远近,具有非常明显的关联。

    道理也很好理解,吴兵以水军为长。若是据水而战,粮草后勤的补给都充足无虞。而且若是打不赢的话,还可以随时上船嘛!难道魏国的骑兵还能骑到水里去吗?

    曹睿点了点头:“若是在皖水边作战,是否会更难一些?若是离皖水越远,是不是就会更容易些?”

    曹休点头称是。

    曹睿问道:“大司马,卿的意思朕已经清楚了。”

    “朕以为,除了向合肥方向增添五千兵马,其余全部兵力先出兵至无强口。”

    “以数万兵马向皖城谨慎进发,大队兵力居于后方修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