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9章 抵达寿春

第99章 抵达寿春

    第99章 抵达寿春 (第1/3页)

    或许此时魏国、吴国两方谁都想不到,巡视一州的豫州刺史贾逵,此刻正在淮南的一个矮山之上蹲守,身边不过弓箭手百人。

    而让堂堂一州刺史观望了一个时辰的,仅仅是一支百人左右的吴军步兵。

    贾逵明白,若是这支吴军走得再近些、抵达这座矮山附近,恐怕就有可能发现无强口这里修建营垒的事实。

    如此大的营地规模,若是被吴军将领探知,说不定会影响战争的走向。

    这队吴兵到底还是没有走过来,在前面河流、湖泊交织的地方绕了半晌,便向东边回去了。

    此时贾逵所在的无强口,正东北方向百里外乃是巢湖。

    巢湖向东南方向流至长江要经过濡须水,而大名鼎鼎、被曹军进攻多次却依然没能拿下的濡须坞,就在巢湖和濡须水的连接处。

    若要算起来,濡须坞距离无强口也有将近两百里远了。刚才的吴军不过一百之数,吴军将领肯定不可能仅派一百人走出这么远的距离探查,后面说不定跟着五百、甚至一千人。

    难不成吴兵开始集结了?

    贾逵平日所在的豫州虽然南边被大别山阻隔,从而不与吴国直接接壤,但豫州乃是重要的后援力量,向东可以援助扬州曹休处,向西可以援助荆州陈群处。

    贾逵不仅知兵,而且还知晓东吴日常兵力的布置。若是和平日对比,疑点就出来了。

    吴国从濡须坞派兵出来将近两百里,而且好巧不巧的已经到了无强口附近,说明吴国在濡须的守将朱桓认为这边可能发生战事。如果无事发生,朱桓不会到无强口这么偏僻的地方探查。

    若以皖水注入长江的皖口作为基点,周鲂的鄱阳乃是上游,朱桓的濡须乃是下游。上游的周鲂欲要投降,下游的朱桓隔着八百多里、提前十天就知道了?

    朱桓又不是神仙!

    唯一可能的结果,就是朱桓已经知道周鲂诈降的事情,说不定吴兵已经在往皖口、皖城一带开始调兵了。而且皖城方向没有信使汇报情况,那么定然是皖口附近!

    不得不说,总是有那么一些直觉敏锐的优秀将领,凭借一些战场上的风吹草动、加之大胆又合理的推论,竟然可以将事情的真相推算出来七七八八。

    虽然贾逵并不知道此时的朱桓正在武昌,也不知道新任的濡须督乃是骆统,但这并不影响贾逵行事。

    贾逵再不迟疑,翻身上马原路返回,到自己的大帐中写了两封文书。

    一封送到北边三百五十里的寿春处,将自己探查到的情况和心中猜测全盘写出,上表直接交给皇帝。

    另一封送到西南方向一百八十里的皖城处,让守将谨守城池、不得四处探查。

    贾逵一边告知皇帝、另一边却让皖城处不要探查,乃是有原因的。

    贾逵有理由相信,孙权的吴军已经开始向周鲂约定的接头地点皖口处进发。孙权若是如此,定是存了以逸待劳、甚至埋伏偷袭的准备。贾逵怕皖城守军若是出去探查,让吴军撞见甚至使其改变计划,这就或许会生出变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