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三国:我不是曹睿 > 第92章 东西协调

第92章 东西协调

    第92章 东西协调 (第3/3页)

幻想。

    只能是以略多一些的兵力,扎扎实实的排兵布阵,以求决胜于战场之上。

    按最理想化的情况来说,十五万对十万,多出一些兵力增加或者减少的事情,往往就会决定天平两端的胜败。

    荆州之地共有外军四万,其中江夏的兵力约有一万五千,襄阳的兵力约有两万。

    若能在皖城作战之时,从襄阳抽调兵力补充江夏,再让文聘从江夏直接沿汉水威胁武昌。

    武昌可是东吴的国都所在!

    曹睿看向司马懿说道:“从荆州攻武昌,卿以为可以做到吗?”

    司马懿想了一下说道:“从荆州出兵到武昌,此事固然可行。”

    “但若陛下在寿春,而骠骑将军在襄阳,战场瞬息万变、但传讯往往不及时。”

    “如何确保荆州出兵武昌可以与陛下出兵皖城同步,臣以为这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一旁坐着的黄权此时也开始发言:“若骠骑将军早到了武昌,很可能孙权就不准备在皖城用兵、全军从皖城转头攻向武昌。”

    “若骠骑将军晚到武昌,那么对扬州战事也帮不到什么忙。”

    “最好两地能够同一时间交战,如此才能使得孙权首尾不得相顾。”

    曹睿说道:“这也是朕忧虑的所在。不过荆州一处,朕以为若是能对扬州战场产生帮助当然是好的。若来不及协调,也是难免之事。”

    按照目前的军事格局,曹魏全据淮水、东吴全据长江,曹魏和东吴两家在淮水与长江之间的合肥-濡须一带拉锯。

    由于没有沿江的地域可供船只建设和停靠,在扬州方向很难挑战吴军的水军。

    但在荆州这边,襄阳可是有船的,至少有五百艘!

    “司空,替朕拟旨快马传给骠骑将军。让他那边好好筹谋一下,若是南下江夏,能够出动多少船只兵力。”

    司马懿随即领命。

    曹睿其实颇为喜欢目前众臣子讨论的氛围。

    换句话说,以司马懿为首的六名才智之士,伴于自己身边参谋军事,让曹睿生出了一种自己也有了一个‘总参谋部’的感觉。

    所谓的朝廷,只是一个处于都城之中,围绕皇帝形成的执政中枢罢了。

    如今皇帝率中军离开洛阳南巡,由于这种地理上的阻隔,自然而然的将朝廷分为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如今是由卫臻所领,留在洛阳负责国家政务正常运转,并且为前线战事统一征调物资。

    第二个部分如今由皇帝自己所领,乃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决策中枢。这个部分现在是处于陈留城中,过几日会到谯县,再过几日则会到达寿春。

    决策和执行分开,将决策又牢牢围在皇帝自己身边。如今的曹睿,实际上是通过对吴的战事,强化了皇帝身边的权利。

    司马懿、刘晔、辛毗、黄权、陈矫、蒋济。

    这几人如今长随在皇帝身边,是不是应该给他们这六个人的‘机构’,取个名字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