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此周瑜之谓也 (第2/3页)
后举旗急击之。”
周瑜瞭望后,忧虑说道。
他劝孙策赶快下定主意,再这样僵持下去,结阵时间久了,不说士气会衰减,连身体也会疲惫不堪。披甲比乔蕤士卒要久,就不要浪费时间,小心在战场玩脱。
“公瑾,事出突然,我一时难以下定决心,袁公路虽对我几次戏弄,却对孙氏极为厚待,我若直接引兵击之,岂不和并州边陲的吕布如出一辙,天下会如何轻视我孙伯符。”
孙策叹气解释道,他还是要点颜面。
这数十年间,士族子弟赴任到各州郡为官,举荐豪族为孝廉变成门生故吏,被举荐者再反哺举恩主后人,在这种暗地里的规则下,如对故主忘恩负义,就易被天下士林唾弃。
他孙伯符乃孙子后人,总不能学吕奉先吧?
原本想等待机会,再投靠玄德公,不至于让人议论孙氏背主,结果没想到事情发展超出了他的意料外。
不知道哪里走漏了消息,让张勋得知了这件事,逼着他下决心擒拿张勋。
孙策不禁把目光转向周瑜,心道:“公瑾,你是在逼我决定啊。”
哪怕没找到证据,他也敢拍胸口保证此事定跟周瑜脱不了干系。
“伯符,前虑不定,后有大患,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周瑜意味深长说道。
“玄德公善于率骑军兵贵神速,旦夕之间便可至龙亢,见淮南袁军两军对立,而伯符迟迟未决,若急战而擒杀两军,伯符非但无寸缕之功,更沦为阶下之囚,那时失名、失利、失军,当为之奈何。”
“夫临事而惧,好谋无成,怎能立大功,行大事。即便此时名声稍损,他日也可救过补阙,据瑜观天下大势,四方分崩离析至今,形势已然明朗可见,天子居于关中不可复兴,刘璋、刘表虽为宗室却坐守一地,迟迟无开创立业之心。”
“淮南袁术动以万众,却无韬略在胸不自听断,诸将幕僚皆庸人尔,江东曹孟德用威持军逼迫豪族,乃志在财币,无恤民之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