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 678又要当代表了?

678又要当代表了?

    678又要当代表了? (第1/3页)

    唐植桐没有选择在家里拌好荠菜带过去,而是将荠菜包好,打算在椿树胡同给荠菜来个大全套服务。

    依着唐植桐的想法,连送给张承平的水饺也一块带到椿树胡同,等到张承平快下课的时候自己再送过去,正好当一次晚饭。

    不过小王同学开口了,唐植桐就乐呵呵的跑了一趟中医医院。

    培训时间很紧张,昨天报到,今儿就开课了。

    唐植桐一路打听,直接到了教室外面,好巧不巧,还没下课。

    为了不给张承平引来额外的压力,唐植桐没有跟老师打招呼,而是去了一边坐下,等下课。

    要不说还是人家王府好呢,水榭楼台,连过道都是带连廊的,旁边有长凳,可以坐下稍微休息一下。

    四九城的院子跟南方不同,这边的座位没有靠背,想找个地方倚靠只能靠在柱子上。

    有些建筑里面带靠背的椅子叫“美人靠”,舒不舒服另说,反正历朝历代的诗词写的很唯美:

    岭梅开后晓风寒,几度添衣怕倚栏。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翠融红绽浑无力,斜倚栏干似诧人。

    还有李煜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一改把自己命给改没了。

    唐植桐闭着眼抬头正对着太阳,听专家说这样可以预防近视,也不知道这法子对他这样的大龄青年还起不起作用。

    一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唐植桐才转过头睁开眼。

    尽管唐植桐不愿意给张承平造成压力,但授课老师看到了唐植桐,是罗清泉的一位学生。

    俩人客套两句,直到唐植桐表明来意,人家去教室把张承平喊出来才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二人。

    “小平哥,你餐盒在教室吗?”唐植桐昨天过来的时候看到了发给学员的餐盒,跟大学生用的是一样的,都是搪瓷的。

    “桉子,不用给我送吃的,我在这吃的很好,顿顿有干粮。”听唐植桐这么一问,再加上他手里拿着东西,张承平即便再愚钝,也明白了表弟的来意。

    “这是我妈用你带来的荠菜包的水饺,带给你尝尝。要不咱去旁边?”唐植桐看张承平不愿拿饭盒,索性拉着他往旁边走。

    不等张承平坐定,唐植桐先将盘子上的绳子给解开,打算让他一次全吃了。

    一盘饺子,而且还是素馅的,对于一个壮劳力来说应该不算啥,大不了晚上少吃点嘛。

    “那个……有点多,你也吃。”张承平面对饺子,没忍住,咽了口口水。

    “我吃过了,都是给你的,吃完再回去上课。老师不会说你啥的。”唐植桐仿佛看穿了张承平的担心,拽着他的衣袖,把他按坐在了长凳上。

    “我担心都吃了有点多。”张承平先将双手在衣襟上蹭了两遍,权当洗了手,然后伸手。

    “人的身体没有那么脆弱,只要不是死命吃就没事,大不了晚上少吃点。”唐植桐过来也没有带筷子,就看着张承平这么用手吃。

    刚开始的时候张承平还有点腼腆,拿饺子的频率比较慢,但吃了两个以后,尝出味了,味蕾被征服,下手的速度也就快了。

    唐植桐生怕张承平噎着,在一旁也不敢催促,甚至往四周看看,找一个有水或者方便从空间薅水的地方。

    不过好在没用上,张承平没有噎着,一盘凉水饺,用了没五分钟就进了肚。

    “小平哥,这边早上、中午供应的什么?伙食上还习惯吗?”唐植桐将两个盘子摞起来,然后再次用绳子系好,打算一会带走。

    “早上是小米粥,中午是窝头、咸菜和汤。老师说这边按照每天一斤二两粮食的标准给我们供应,大家都挺满意的。”张承平打了个饱嗝,不好意思的说道。

    “那不错啊,折合一个月36斤粮食,大学生的标准。”唐植桐首肯道。

    “老师也这么说。”张承平笑的开心,这是自己这辈子享受的最高待遇,回去一说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