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强争新 (第1/3页)
“之后宣传时一起来。”
“北美那边的宣传你也一块来。”
“路演也能增加人气的。”
“到时候我带你上一下那边的访谈节目。”
“不用担心,虽然是英文节目,老外的提问会比较刁钻,但做好准备就行。”
“而且有我在,如果不好回答,我会帮你打圆场的……”
围读会后,辰龙拉着张远聊了许久。
话里话外,带着他玩,拉拢他的意思很明显。
龙叔这人向来是比较热情的。
而且对大多数人都很热情。
这和他本人精力格外旺盛也有关系。
有充足的体力,才有能力照顾人嘛。
可今天好像热情的有点过头了。
就像平时说话平和的人,突然嗓门高了一个八度似得。
张远起初并不明白缘由,心想是我做了什么好事了?
知道他看见一直在旁等着,没有向平时那般“下班打卡转头就走”的李连界,才明白了大致原因。
哦……这是有对手了。
辰龙和李连界谁才是华夏第一功夫巨星?
这个问题,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没法得出准确回答。
论真功夫,当然是武英级,而且还是武英级当中的武英级,曾经的六边形战士李连界更强。
论受欢迎程度,尤其是海外,辰龙遥遥领先。
动作观赏性的话,两人的方向虽然不同,但也各有千秋。
巅峰期,至少在国内,他俩是平手的。
那么,辰龙和李连界是不是宿敌?
事业上,的确是。
但私底下,他们的关系并非普通人想象的那般势同水火。
就和双冰一样,其实私下关系没那么差。
竞争是有的,但大多在人前和明面上,私下的小动作就算有,但也互有底线。
不似后世流量明星那般,全都是薅底裤似的猛撕。
龙叔和老李也差不多,竞争都在明面上,私下关系其实还成。
两人巅峰期在香江时,还经常一起出去玩。
那时的大帽山上,半夜如果出现一辆白底碳纤维引擎盖,特别款的三菱EVO在午夜狂飙。
那上面坐着的,就很有可能是全球最强的两位华人功夫巨星。
不过时过境迁,龙叔也不飙车了,老李也开始搞心学禅修。
出现这种变化的缘由也很简单。
老了。
年纪上去了,身体胳膊腿什么的,也大不如前了。
年纪大了,自己明显没有以前那么能打了,那该怎么办?
得寻找“接班人”。
谢霆风,向左?
没这个能力!
而且对他们来说,所谓的接班人,不一定是徒弟或者学生。
而是继承和拓展自己一脉关系的后辈。
那放眼望去,整个华夏娱乐圈打的好看,长得体面,还有人气的,其实也没有几个选择了。
两位大佬和他交好,是看中他在动作片这一行中的潜力。
别看着这二位都是以“打”出名,但其实能“打”出来的,头脑也都不简单。
李连界在节目上说过。
那时候的武校,高手众多。
而且大家都非常刻苦努力,内卷的厉害。
你挥拳三千次,我就四千次。
你四千次,我就五千次……
到最后大家天天练得七荤八素,反正都是大小伙子,有的是力气。
可李连界看在眼里,就琢磨了。
这么卷没意义啊。
他便调转方向,研究我如何用一千次训练,达到别人六千次的效果。
提升效率后,我再练六千次,或者三千次,也能超过别人一大截。
他就是靠智慧和拳脚结合,才能在那一堆大小伙子中出头的。
龙叔也是。
在大家都在拼狠,拼危险,拼硬桥硬马的时代。
他在保留这些元素的同时,再琢磨提升了动作观赏性。
他俩都是在把常人能做的事做到极限后,凭头脑更进一步,才能走到今天的。
那么接下来,自己老了后,下一个功夫巨星是那一派的,便至关重要了。
张远明白过来后,心中轻笑。
人就是这般。
好了还想好,自己好到头了后,便想着要拉帮结派的好。
可惜啊,你俩想法再多都没用。
动作片这个东西,其实已经开始没落了!
而且不是在华夏没落,是在全球范围内,都开始大面积收缩市场。
除了观众看腻了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动作片,其实是影视圈寒门出贵子的一处重地。
哪个有钱有权的人家,让自己孩子去干那么危险的行当呀。
大部分动作巨星,都是普通家庭,甚至是苦出身,国内外都是。
但影视圈已经愈发难以“寒门出贵子”啦!
所有位置和市场都被先富起来的那批人把持着。
什么动作片?
谈个恋爱就能卖十几亿,谁还玩传统功夫啊!
再加上特效动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