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女帝座下第一走狗 > 516、灭族!

516、灭族!

    516、灭族! (第1/3页)

    赵都安也不曾料想到,他刚抵达西线战区就遭遇了一场战役。

    云浮叛军正面袭城,以府城内百姓将朝廷主帅薛神策死死拖住,而敌人的轻骑却悄然越过防线,朝太仓银矿而去。

    新官上任尚有三把火,赵大都督当即率领神机营火枪骑兵,循着脑海中的地图,以最短的路径,赶赴目的地。

    太仓府城外,一场厮杀正在上演。

    城门紧闭,上空笼罩沉重气息,巨大、嘈杂的喊杀声隔着厚厚的城墙都能听见。

    高高的城头上,薛神策屹立在最醒目的位置观战,他身披锁甲,背后飘逸猩红披风,身旁屹立一杆方天画戟。

    站在那里,犹如定海神针一般。

    城下军阵喊杀声震天,鼓声如雷,叛军如蚂蚁般硬扛着箭雨,架设云梯,试图攀上城头。

    城头上以滚木落石阻挡的守军竭尽全力,也几次险些被撕破防线。

    双方兵力太过悬殊。

    但朝廷一方的士兵只要扭头回望,瞥见高高城头上,旌旗簇拥着的那道身影,便会生出浑厚底气与高昂战意。

    虞国“军神”的名号,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薛枢密使,战况如何?”女墙上,太仓知府孙孝准气喘吁吁跑来。

    一年不见,他愈发精瘦了,乌纱帽檐下,拱出一根根半白的发丝。

    薛神策转回头,目光平静:

    “知府安抚城内民心即可,本帅在此,太仓城固若金汤。”

    他平常的语气,落在众人耳中有股安心的力量。

    孙孝准点了点头,眼神感激,身为太仓知府,当日面临叛军来势汹汹,孙孝准已做好了焦土之策,固守府城,以殉皇恩的打算。

    幸好薛神策领兵赶到,这段时日,薛神策整合本地兵力,屡次出手,成功遏制住云浮军的攻势。

    若非兵力实在捉襟见肘,薛神策留下了大量兵马在东线,防守靖王,带来的兵士着实有限,以其军事指挥才能,或已发起反攻,收复失地,也未可知。

    然而今日敌人似察觉到紧迫感,忽然向太仓发起进攻。

    眼下这场攻城,已是第三轮。

    孙孝准见城头上暂时并无叛军攻杀上来,心头稍稳,苦涩道:

    “枢密使,敌人这几日本已偃旗息鼓,有退守之姿态,为何今日一反常态?如此凶猛?”

    薛神策视线扫想城下,沉声说道:

    “那个苏澹比我想象中更疯狂,赵都督率援军驰援西线的情报,对方必是已知晓。这群贼子很清楚,我如今被动挨打,只因兵力不足,一旦援军抵达,攻守之势异也。

    所以,他们想在赵都安抵达前,再捞一点。孙知府,不必忧心,不要看底下的叛军众多,但据我观察,他们没有出尽全力,他们的目标不是攻陷府城,应是破坏。”

    在他身后的一张搬到城头的桌案上,赫然平铺太仓府地图。

    其上多个区域被标记圈点。

    薛神策并未截获情报,只凭经验做出判断。

    因此,在敌军逼近府城时,他就命令手下得力干将率领骑兵,火速从东西城门出城,赶赴几座粮仓支援。

    以防军粮被断,也因此导致城内兵力告急,只能由他亲自城头督战,凭借城墙抵挡。

    “可惜,我手中可调动兵力太少,必须留下足够的人手守城,以免城破,还有一些关键地无法调兵防守!”

    薛神策拳头咔嚓攥紧,嘴唇紧抿。

    孙孝准安慰道:

    “枢密使用兵如神,怎奈何敌众我寡?

    那慕王非但策反了西南边军,麾下有赵师雄为马前卒,更大肆抽调民户为兵,据说云浮一地,每户抽一丁,慕王躲在淮水道,更得到不少士族鼎力相助……”

    “报——”

    突然,一名传令兵颈后插着红旗,近乎力竭地连滚带爬跑上城头:

    “禀将军,西侧斥候回报,有大群叛军轻骑撕破防线,似朝太仓……太仓银矿方向而去!”

    银矿!

    苏澹的目标竟不是粮仓,是银矿么?难不成……

    孙孝准的脸色骤然大变,银矿虽不如军粮紧急,但长远来看,打仗打的就是钱粮,一旦银矿出问题,朝廷凭借新政短暂缓过来的国库将再陷困窘。

    “怪不得陛下回宫的消息已传开,云浮叛军却仍旧猛攻,目的就是为了抢夺银矿!如今见抢夺不成,便生毁去心思!”

    孙孝准大急,望向薛神策。

    后者面沉似水,却不显慌乱,只是淡淡道:“知道了。”

    只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