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勇冠诸军浑瑊 (第1/3页)
浑瑊本名日进,出自铁勒九姓中的浑部,世居皋兰州。
他的高祖浑阿贪支是浑部的大俟利发,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内附唐朝,从此以部名为姓氏。
浑瑊的父亲浑释之武艺高强,投身朔方军中,战功赫赫,一路升迁到开府仪同三司,封宁朔郡王。
天宝五载,十一岁的浑瑊跟着父亲参加例行的防秋,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开玩笑。
两年后,浑瑊随军击破贺鲁部,参与石堡城之战,收复龙驹岛,勇冠诸军,累迁至折冲果毅。
后受朔方节度使安思顺的派遣,带领偏师深入葛逻禄部,经狐媚碛,穿越特罗斯山,大破阿布思部。
又与众军修筑永清栅、天安军两座城堡,因功升任中郎将。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
“次年,浑瑊跟随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在河北平叛,在九门之战中,他一箭射死叛军骁将李立节,以功升任右骁卫将军。”
“唐肃宗在灵武登基后,浑瑊率领所部赶赴行在。”
“途经天德军时,适逢吐蕃军入侵,浑瑊率军将其击败。”
“之后,他跟随郭子仪收复两京,与安庆绪的叛军在新乡浴血奋战。”
“改任检校太仆卿,被提拔为武锋军使。”
“又跟随仆固怀恩平定史朝义,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
“战后,浑瑊被授与开府仪同三司、太常卿之衔,实封食邑两百户。”
“广德元年,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因为不满朝廷的某些举措,竟然与回纥、吐蕃勾结,向朝廷反戈一击。”
“当时仆固怀恩派其子仆固瑒与浑瑊率军包围榆次,仆固瑒为朔方兵马使张惟岳等人所杀;”
“浑瑊则率领所部归附了郭子仪,向朝廷表达了忠贞之心。”
“广德二年,浑瑊的父亲浑释之时任朔方节度留后,镇守灵州,被仆固怀恩的叛军杀死。”
“朝廷当即起复浑瑊原职,任命他为朔方行营左厢兵马使,听从郭子仪的指挥。”
“浑瑊之后随郭子仪于邠州讨伐吐蕃,以功加御史中丞。”
“回师后,浑瑊又在邠州参与防秋。”
“永泰元年九月,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剌数十万人共同进犯。”
“同月十五日,吐蕃十万大军到达奉天,京师一片惶恐,浑瑊与讨击使白元光率先戍守奉天。”
“吐蕃军刚开始布列阵营,浑瑊便率领二百名勇猛的骑兵冲击敌阵,他身先士卒,吐蕃军惊慌溃败。”
“浑瑊生擒敌军将领一人,跃马而回,随从骑兵没有一人为敌军兵器所击中。”
“城头上的士兵望到这一情景后,士气倍增。”
“次日,吐蕃军又进攻奉天,但伤亡更加惨重。”
“数日后,吐蕃只好收兵回营。”
“浑瑊夜袭吐蕃军营,杀敌一千多人。”
“浑瑊与吐蕃军交战前后达二百多次,共斩杀吐蕃军五千人。”
“战后,浑瑊因功升为太子宾客,率部屯驻奉天。”
“大历二年正月,唐代宗密诏郭子仪讨伐同华节度使周智光。””
“郭子仪命浑瑊与李怀光率军在渭水河畔驻军。”
“周智光众叛亲离,于同月为部下所杀。”
“周智光叛乱平定后,朝廷分邠、宁、庆三州隶属于朔方军,由郭子仪兼领。”
“郭子仪命浑瑊先率兵至邠州,于宜禄县参与防秋。”
“一年多后,浑瑊加兼御史大夫。”
“大历八年十月,吐蕃军十万入侵泾原、邠州等地,郭子仪派时任朔方兵马使的浑瑊率领步骑五千前往抵御。”
“十八日,双方在宜禄县交战。”
“浑瑊登上黄负原查看敌军阵势,命令部队占据险要地形,布列拒马枪,以防备战马奔突。”
苏轼:老将史抗、温儒雅等刚愎自用,不服浑瑊指挥,在战地置酒狂饮。
浑瑊征召史抗等出击吐蕃军,史抗等已经大醉,擅自命人撤除拒马枪,强令骑兵冲击吐蕃军阵营不得,撤退时反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