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四朝静乱郭子仪 (第1/3页)
郭子仪出生于唐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出身太原郭氏分支华阴郭氏家族。
身高六尺有余,像貌俊秀,早年参加武举,以高等成绩补任左卫长史入仕,后累迁至桂州都督府长史充管经略副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唐朝高官安禄山反叛。”
“十一月,朝廷改授郭子仪为卫尉卿,兼领灵武郡太守,权充朔方节度使,命他率朔方军出兵东讨叛军。”
“郭子仪率军出单于府,先收静边军,斩杀叛将周万顷,将其首级传阅三军。”
“后于河曲击败叛将高秀岩,收复云中,打通东陉关,郭子仪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次年正月,安禄山部将蔡希德攻陷常山郡,河北之地尽归其手。”
“二月,郭子仪率军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出井陉关,攻打常山,在九门大破蔡希德。”
“又继续南下攻打赵郡,一战生擒四千人,并斩杀叛军所任伪太守郭献璆,获取兵器数万,战后郭子仪将俘虏悉数放还。”
“郭子仪率部返回常山,安禄山部将史思明集结数万人尾随其后。”
“郭子仪挑选五百精骑,不停前去骚扰挑战,令史军日夜不得歇息。”
“三天后,大军行至行唐时,史军因疲惫不堪,自行退去。”
“郭子仪见状,下令乘机追击,在沙河大败史军。”
“唐军前往恒阳休整。安禄山闻说史思明大败后,派兵增援。”
“史思明见有援军,尾随郭子仪抵达恒阳。”
“郭子仪设下疲兵之策,坚城固守,史军进攻就防守,史军退走就追击,白天黑夜不断去骚扰袭营。”
“几天后,李光弼告诉郭子仪,史思明军队已经精疲力尽,可以进攻。”
“同年六月,郭子仪、李光弼率领唐朝将领仆固怀恩、浑释之、陈回光等在嘉山列阵,史思明率蔡希德、尹子奇等结阵而来。”
“此战郭子仪军大败史思明军,斩首四万余,生擒五千余人,俘获战马五千余匹,史思明逃往博陵。”
“于是河北各郡纷纷斩杀史思明部守将,迎接郭子仪军队,河北就此平定。”
“此时太子先锋兵马元帅哥舒翰在潼关战败,玄宗去往蜀地,太子李亨去往灵武,郭子仪让副使杜鸿渐为朔方留后,自去奏迎李亨车驾。”
“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宣布登基,改元至德,下诏郭子仪班师,谋图收复两京。”
“至德元年八月,郭子仪、李光弼率步骑共五万抵达河北。”
“当时朝廷初立,兵众寡弱,等到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奔赴李亨所在之地,朝廷军声大振,有兴复之势。”
“李亨升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领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节度使。”
“李亨检阅六军,发兵南征关辅至彭原郡一带,宰相房琯请兵为帅,前往征讨,在陈涛为安禄山军所败,大军伤亡过半,李亨只能倚靠朔方军。”
“十一月,突厥将领阿史那从礼率领由突厥部落的同罗人和仆骨人组成的五千铁骑出塞,引诱数万河曲九府六州的胡人部落士兵,试图围攻李亨所在地。”
苏轼: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葛逻支联手将其击败,斩杀数万,河曲就此平定。
唐肃宗至德二年三月,安禄山党羽崔乾祏据守潼关,郭子仪率兵讨伐,在关前大破崔军,崔乾祏退至保蒲津,郭子仪在后追击。
当时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旻、司士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峰四人,在蒲津城中听说唐军即将到来,决定充当内应,待郭子仪率军抵达,他们便杀死守城裨将,开城门,迎接郭军。
后崔乾祏率众北投安邑,安邑百姓诈降,待崔乾祏部进城过半,安邑守军突然放下城门,群起而击之,当时崔乾祏还未入城,脱身东逃。
郭子仪乘机派其子郭旰攻打永丰仓,大胜,斩军上万,郭旰战死。
郭子仪收复永丰,自此潼关与陕郡之间的通道,再无阻碍。
同月安禄山去世,朝廷得知消息,准备大举进攻,诏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