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小屁孩 (第2/3页)
比如印刷过程中常见的版面不平整,字迹深浅不一,错位重影等等现象仍然会有,李幼白看在眼里多有些期望过高后的失望,她是很希望第一版三国演义能够做到最好,貌似是自己一厢情愿了。
“这样子的成色和市场上的没多大差别。”李幼白放下书叹了口气。
韩非墨闻言脸上的兴奋劲收敛许多,他也无奈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想要更好的成色,市面上的售卖价格就可不是十页六文了,十页六十文的都有。”
对此,李幼白很是清楚。
印刷术的确好用且快,不过非常看重印刷所用的材料,木活字易受潮易膨胀变形,干燥后易开裂,影响排版平整度,木纹也可能导致墨色不均,铜、锡等金属活字虽耐用,但原材料昂贵,铸造工艺复杂,普通印刷作坊难以负担。
机关术的确是早已普遍存在,可毕竟印刷与文墨有所牵扯,工匠技术门槛高还要有文人参与其中,为其修改书籍格式,就是如此简单的一环,读书人里看不起工匠的多如牛毛,此事就为成本再添高不少。
“如果我们也卖十页六文,书院能有多少收益?”李幼白细问道。
韩非墨直言说:“若是十页六文,我与书斋掌柜谈拢的话,最低也能有二文入账,至于书斋自己花钱打点推广出来,那便是他们的事了。”
李幼白点头,然后说:“天底下没有便宜的事,书斋掌柜之所以甘愿自己花钱打点,多半是出于书院背后苏家的关系,此事我们要多想,我建议就按十页六文市场定价,抛开印刷成本,书院和书斋各取一半收益,然后再各自拿出一些合资推广,如此大家互不相欠又能对账平分收益。”
“此事甚好,我会记下的。”韩非墨听着觉得十分在理,连连点头。
若是书籍价格太高门槛就变高了,普通人难以入手,若是价格低廉亲民,就能胜其数量,让更多人所知晓,这才是书院原本的初衷,谋的不是眼前,而是今后。
商谈好以后李幼白抽身离开书院。
临走前,她特意叮嘱孩子们回家路上注意安全,这年代拐卖孩子的人特别多,而且案件难查,衙门接手这种事都是不了了之,压根就找不回来。
倒不是说衙门没有作为,而是线索太少加上人流又大,能够卖去的地方衙门又很难插手,李幼白想,等书院靠卖书挣到钱后,就花钱改善一下书院,专门请几个马夫接送孩子,如此安全许多。
回家路上,李幼白发觉有人在后头尾随自己,对方气息十分微弱,若不是自己晋升五品境,否则还真难以察觉,武者,普通人,后者最是难以探查。
此人气息与寻常百姓无异,天下之大皆乃平庸之辈,正常来讲,没有普通百姓敢打武者的主意。
李幼白有些许疑惑,不动神色地闭上眼施展无眼术,视线钻出车厢看向后方,无视人流阻碍精准落到尾随自己的马车上,里头坐着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小姑娘,没有丝毫学过武功的样子。
得到的结果让她愕然。
然而对方是隐秘而来,自己要是直接询问恐怕会吓退对方,从而失去得知对方意图的机会,李幼白决定先不打草惊蛇,同时心中有另一个猜测,莫不是少林寺诡案的幕后凶手又盯上自己了。
只是,她这种想法很快就在接下来的两天内被自己解答了。
那是一个飘着小雪的傍晚,李幼白没搭乘马车,而是独自打伞前去市集购买食材,暮色苍青,雪霰如细盐簌簌扑在竹骨纸伞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