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清话事人 > 614 秩序背后是财富

614 秩序背后是财富

    614 秩序背后是财富 (第3/3页)

,编号从湄公河 1号到 10号。

    如今正值雨季。

    水面宽广。

    巡逻舰湄公河 2号和 6号一路拖着黑烟柱穿越真腊王国,进入它的北部邻国占巴塞王国。

    当看到孔恩瀑布时,这趟航程就到头了。

    湄公河上流巡航尚待开发,需另建基地。

    ……

    “返航。”

    两艘船一前一后,保持半里距离。

    返航时顺水,一路船速飞快,两岸高棉人的村镇飞快后退。

    在接近真腊王国都城附近时, 2艘巡逻舰减缓速度靠岸停泊补给。

    这处码头由 2个广东商人共同出资经营。

    见殖民地保护神来了~

    伙计们立马熟悉的准备淡水、朗姆酒、新鲜食物、煤炭,笑嘻嘻地送上巡逻舰。

    像这样的补给点在湄公河沿岸已有 7家。

    年底时,军团和这些商人统一结账。

    ……

    两艘巡逻舰遵循了安全原则。

    一半人下船歇息,一半人留守船只。

    任凭商人怎么盛情邀请军爷们下来喝点小酒泡个澡解解乏,也不顶用。

    第 4军团的军纪是薛定谔的,和捞钱相关的事,军纪极度松散,和小命相关的事,军纪极度严谨。

    内部的枪炮训练、配合训练、旗号辨识从不懈怠。

    巡逻、站岗一丝不苟。

    从司令官黄肆以下到普通士兵,坚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第 4军团对于中南半岛的土著一直保持警惕,他们压根不相信世上存在所谓的以德服人~

    ……

    沐浴更衣后~

    士兵们一边吃粤菜一边听俚语小曲。

    一清秀小伙计男扮女装,咿咿呀呀,唱的是云南民歌,很有文化,很解乏。

    军爷们慷慨地赏了一块银元。

    突然,

    外面传来一声枪响。

    懒散的士兵们立马拿起各自的武器冲出屋子。

    巡逻舰旁,

    一名赤膊土著男子倒在血泊里,旁边还有个妇人在哭诉。

    甲板上的士兵又举起了枪~

    经营码头的广东商人微微色变,他猜到哨兵要干什么了。

    ……

    不过,还有更快的。

    一名长相和善的军官掏出自己的短刀,往嚎哭的妇人面前一扔。

    “捡起来。”

    妇人听不懂,眼神充满仇视。

    军官很耐心的掏出了手枪。

    一字一顿:

    “捡~起~来。”

    当妇人的手即将触碰刀柄时,枪声再次响起。

    吓的刚刚赶到码头的 2名本地差役吓的面如土色,连忙丢下铁尺,举起双手。

    汉语蹩脚:

    “军爷,别开枪。自己人。”

    军官微笑,招手示意他清理现场。

    ……

    那名男扮女装的小伙计惊魂未定,对掌柜的说:

    “这帮军爷心真狠。”

    商人叹了一口气,幽幽说道:

    “人不狠,站不稳。”

    “啊?”

    “这帮军爷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看的透彻。”

    说着,

    2艘蒸汽船拖着黑烟潇洒离开。

    岸边围观者众。

    正如商人所说,南洋土著对于上国之人是既恨又畏。畏惧之心上升,恨意就淡了。

    更关键是,

    各地官府和地方豪族怕的要命。

    只要是上国之人和本地土著产生冲突,一概将土著抓进站笼活活晒死。

    阿瓦城殷鉴在前,安南、真腊、占巴塞、万象、暹罗、清迈王国的君主们噤若寒蝉,不敢稍加颜色。

    再说了~

    上国除了要钱,其他真没什么要求,没有触碰到大家的根本利益。忍吧~

    ……

    第 4军团的凶名顺着湄公河传遍上下游。

    “正红旗九狗”之流放南洋的孤独狗,英二爷终于嗅到了发迹的机会( 4狗去了天堂,还有 4狗在松江混吃喝)。

    除了一个儿子,其余家人都死在了 5000里流放路~

    父子俩和大部队失散,迷失方向,沦为异国乞丐。

    但是,

    吴军来了。

    命运的齿轮突然咔咔转动了。

    英二爷割掉脑后的辫子,在河边洗干净脸庞,心中默念:“从今日起,我是汉人,我是上国老爷,我是江宁人。”

    燕京是京,江宁也是京。

    唯二的京~

    ……

    英二爷打心眼里觉得做个江宁人不算委屈了自己。

    一番心理建设完毕后,

    父子俩迈着稳健的四方步走向附近一高棉地主家的宅子。

    咚咚咚。

    砸门。

    “开门,你上国爷爷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