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沧桑文学 > 大清话事人 > 613 小邦和羁縻

613 小邦和羁縻

    613 小邦和羁縻 (第3/3页)

  不是因为贡榜士兵的伤亡,而是因为吴军的新式火器。

    他早就听说吴军装备了线膛枪,这不是什么新鲜武器,欧洲早就有了,但是一直不曾普及。

    一来是因为线膛枪成本。二来是缺乏对应战术。

    如今看来,

    吴军装备线膛枪的比例不低。

    说明吴军肯定开发出了对应的线膛枪战术。

    这可不是好兆头~

    ……

    受总督阿德莱德派遣,巴克少校率领一支上百人的教官团队,在阿瓦城待了 1年。

    训练军队,渗透基层军官。

    此外,

    他还担负有一项秘密任务:评估吴军的军事实力。

    如今看来,吴军的军事实力不容小觑。

    望着前线的硝烟,巴克掏出钢笔和小本子继续续写战场日志:

    1783年 1月 23日。

    我站在阿瓦城内,已能听到吴军的喊杀声。

    很显然,土木结构要塞群挡不住吴军野战火炮的轰击。他们精准而威力巨大的炮击,充满了艺术感。

    我个人对战局前景充满悲观。

    如果~

    吴军控制这片土地之后将贪婪的目光投向西边,驻扎在孟加拉地区数量可怜的陆军无法阻挡吴军的入侵。

    虽然根据情报,吴国仅仅维持了一支小型陆军。

    但考虑到他们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漫长的国境线,他们建设庞大的陆军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阿瓦城陷落,

    我将以个人名义劝说国王孟云带领部分贵族从伊洛瓦底江撤退,让孟云在孟加拉地区建立流亡王朝。

    ……

    写到这里,一名同行的少尉急匆匆跑来。

    低声道:

    “巴克少校,敌人在枪毙仆从军逃兵。”

    巴克一愣,站起身拉开千里镜。

    镜头内,

    一群哭天抹泪的仆从军跪在地上,被刺刀挨个捅死。

    巴克认不出那是哪国的仆从军,摇摇头。

    继续写战场日志:

    ~

    感谢上帝,吴军没有战舰。这对我们来说绝对个好消息。

    一场决定中南半岛归属的激战即将来临。

    我无法保证自己全身而退。

    如果,我战死在东方。

    希望唐宁街能够看到这句话:

    马嘎尔尼先生,用他的生命打开了尘封 1000年的潘多拉魔盒。

    一个同时拥有撒克逊王国工业水平以及罗刹战争潜力的盟友,将横扫全世界。

    因为茶丝瓷,全世界的财富会高度集中到东方。

    如果我是吴皇,坐拥一片金山。

    我想我也会忍不住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儒家军西征,沿着蒙古人的足迹一路打到英吉利海峡。

    杀死 1000万白人然后在巴黎加冕,做全世界的王。

    ……

    巴克少校望着自己所写的内容,竟是被自己的大胆预言吓了一跳。

    这是一个小小少校该思考的事吗?

    准将都不够资格说这些话。

    但无所谓了,因为吴军的炮弹已经落到城下了。

    他将日记本塞入口袋,冲上城墙高处瞭望。

    仆从军又来了。

    暹罗兵和安南兵,正在冲击最后一处要塞。

    ……

    第 7军团 3个步兵连, 2个野炮连现场督战。

    部分士兵的枪口还在冒着白烟,他们刚刚枪决了 200多名高丽仆从军逃兵的尸体。

    “军法无情,冲上去。”

    在军官的吆喝下,暹罗火绳枪手和安南刀盾兵并肩作战,冲向被打崩了一个角的巨木堡垒。

    堡垒内,探出枪口。

    不断有人倒在冲锋的路上,血腥无比。

    一名吴军炮兵军官高呼:

    “推几门 6磅钢炮,递近轰击。”

    马鞍山重工出品的新武器,钢质野战炮。

    重量更轻,炮筒更薄,威力不减。

    ……

    一发炮弹精准命中树堡,生长了 200年的硬木承受不了这种威力,瞬间四分五裂。

    2名枪手随之坠落地面。

    炮火压制~

    白健仁透过千里镜望着这一幕,只觉心情舒畅,比洞房花烛还要舒畅。

    一刻钟后,

    安南人拿下树堡插上了他们的旗帜。

    下一波,是苏禄仆从军和清迈王朝仆从军。

    攻坚,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大炮轰,步兵冲。

    填平壕沟,破坏障碍。

    直到阿瓦城外,光秃秃一片。

    ……

    孟云损失了 3万士兵,丧失了全部要塞。

    阿瓦城孤零零伫立在伊洛瓦底江畔。

    虽然城内还有十几万士兵和数万户百姓。

    虽然城内有足够吃 3年的粮食,还有足够让士兵手里的枪炮打炸膛的火药储备。

    却没有一丝安全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